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徐勇 《科学发展》2013,(5):52-56
目前我国城市征地拆迁存在不少难题,包括安置房及配套建设滞后、补偿政策尚未完善、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依法强制执行较难、工作机构不够健全等。要大力推广“先安置后拆迁”的和谐征迁工作法、制定合理补偿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新征迁工作方法、健全征迁工作机制、发挥社会中介作用,努力破解城市征地拆迁难题。  相似文献   
133.
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是一位创作力非常旺盛的多产作家,故乡是他文学情感的溯源地,对故乡、故事、故人的回忆,以及对城市文明的反思,是他一贯的创作主题。考察作家本人的生活习惯、文学追求和作品表达的主题,可以发现贾平凹创作的情感动因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诗歌情感相应和,即怀乡之情和迁逝之悲,使他的作品从创作情感上就具有了古典诗学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134.
安史之乱以唐王朝与河北藩镇的妥协而告终,故于唐代后期,河北藩镇获得极大的自主权,这其中即包括任用官吏的自由。一方面,河北地区的文职僚佐基本在藩镇辖区内流转,很少进入中央,体现出强烈的地方化倾向;另一方面,亦有少数河北文职僚佐出幕后入朝且仕宦显达,此类情况多发生于藩镇与中央关系缓和的时期,说明朝廷始终未曾放弃对河北地区的控制,并一直在寻求以各种方式重申对河北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35.
俞香顺 《阅江学刊》2011,3(4):144-148
元稹的花卉审美带有“私人印记”,夜合花、桐花分别是他两段感情经历的“证物”。他沿袭了儒家“比德”的花木审美方式,然而并未做到道德自足,仕途得失之患始终萦心,常常借花木以抒发迁谪之悲。元稹深情锐感,他对牡丹的审美迥异于时俗。  相似文献   
136.
正2月22日,北京麋鹿生态中心向辽宁省辽阳千山呈龙科技有限公司输出20只麋鹿。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加以人工繁殖和管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自从1985年建立以来,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累计输出麋鹿446头,以此为种源建立了33个迁地保护种群。  相似文献   
137.
柳宗元谪迁岭南之后,由于长期受岭南民俗文化之浸染,并吸收借鉴当地民间文化元素,使其后期的诗文创作呈现出一种南疆特有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38.
"十六国"时期,掠迁人口作为一种惯例性的行为几乎在每个政权中都存在。这种大规模的人口掠迁行为,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由于劳动力的缺乏,限制了兵役、徭役及各种物质的征发;二是游牧民族传统"掠迁"理念的继承;三是汉文化和草原文化对各霸主治国理念的影响;当然也有其他偶然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顾恺之的“迁想妙得”命题过去只认为是指明了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及想象自由的特点。本文则认为该命题概括了艺术想象的普遍规律。“迁想妙得”不仅指艺术形象要超越生活形象 ,发生形变 ;并且指要发生理变 ,即在艺术想象中由遵循生活逻辑、理性逻辑转换成遵循艺术逻辑、情感逻辑。  相似文献   
14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割据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北方的各游牧民族纷纷趁机进入中原农业地区,建立自己本民族的政权。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各民族由于自身的游牧文明与中原农业文明的差异(特别是"五胡"),而导致了除战争形式以外的文化层面的对抗与冲突。本文通过各少数民族内迁的动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需求因素)以及相继的生产方式的改变进行分析,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胡人汉化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