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目前学界已有初步共识.而(准)悲剧风格是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艺术表现形态之一.虽然中国文学历来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悲剧意识资源,但经典存在主义的悲剧意识经由王国维到鲁迅传递到20世纪中国存在主义文学中,体现出一种既具西方因质又兼容东方底色的悲剧品格.中国式存在主义文学的悲剧品性呈现出三种表现方式:其一是"过客"式悲剧风格类型,它崇尚由尼采的酒神冲动所导致的毁灭意识和创造精神,因而最逼近经典存在主义文学的悲剧格调;其二是非理性的生命冲动与理性的现实存在之间冲突所引起的生存之悲,它更倾向于对悲剧精神所承担的艺术拯救,也更富于审美蕴藉和艺术冲淡意味;其三是对庸常性生存和经验化存在的一种悲切之思,其沉沦化存在本相的书写与东方式命定观的相互制衡形成了悲剧性的张力结构.  相似文献   
12.
鲁迅同时期不同体裁作品中塑造的"孤独者"和"过客"形象之间存在诸多相同之处,虽然也有相异的地方,"过客"作为一个用象征主义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多地被寄予了作者的主观愿望,"孤独者"形象则是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结果,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了"绝望的抗争"精神,反映出创作主体的深层意识,体现了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和执着于现世的斗争精神及勇于自我牺牲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13.
何逊山水诗不同于晋宋山水诗以大道精神统摄山水与主体的联系,而以生命直感沟通二者,一变晋宋诗人借山水体道的情感模式而为于山水描写中抒发乡情。过客心态也是何逊山水诗心理意识的独特构成。何诗的意象多以“水”为主,这与晋宋山水诗更多“山”意象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4.
胡同 过客     
格非 《社区》2002,(4):1-1
在遥远的江南,晚春的雨水随着一阵季风悄悄来临,在杏黄的天空中慢慢铺展。灰蒙蒙的街巷伸向天边。你也许正一座临街的阁楼中闲坐,卧眠或者读书,也许,你只是从街上经过,在檐廊下避雨。空气里布满了鸽子屎的气味,混合着苔药的清香气息;瓦楞上的青草沾满水珠,花瓣经过行人的践踏,在雨水中浸泡、褪色、腐烂,青石板和碎砖铺成的路面被雨水浇得锃亮。你熟悉街巷中的一  相似文献   
15.
回家过年     
转过头,窗外有落叶轻轻打在窗棂上,像一种萧瑟的告别,我的眼泪终于不可抑制地落下来……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名篇《过客》演绎了"存在"这一哲学命题。由模糊的时间背景与断裂的时间动态构成的时间形式体现了个体此在的非历史性。"路"和"门"物理空间的并置规定了两种可供反应参照的存在的价值取向。依靠聆听和解释,主体让受遮蔽的存在之真敞亮。面对着存在的悖论,主体绝望的选择脱离了日常逻辑经验理性,也扩充和获致了常人所不能得到的对存在意义的质询。  相似文献   
17.
过客》作为《野草》中独特的个案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过客》研究历经大半个世纪 ,以 1 981年为界 ,前期是以“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诗剧形式”、“象征手法与意象设置”等为主的内部研究 ;后期发展为“比较研究”与“后世影响”等外部研究。总体来看 ,90年代以后 ,学术界过分重视其外部研究 ,作品内部的文学特质、审美诉求等等受到挤压 ,整个《过客》研究则出现了哲学化的倾向。用大视野方式 ,兼顾文本内部与外部的综合批评方法才是《过客》乃至《野草》研究的正确指向。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名篇《过客》演绎了“存在”这一哲学命题。由模糊的时间背景与断裂的时间动态构成的时间形式体现了个体“此在”的非历史性;“路”和“门”物理空间的并置规定了两种可供反应参照的存在的价值取向。依靠聆听和解释,主体让受遮蔽的存在之真敞亮。面对着存在的悖论,主体绝望的选择脱离了日常逻辑经验理性,也扩充和获致了常人所不能得到的对存在意义的质询。  相似文献   
19.
过客》是鲁迅文学创作生涯中的唯一一部诗剧,其体裁独具一格。现代诗剧《过客》内在的核心结构是作者的意念,鲁迅本人的强烈意念取代了戏剧情节与戏剧冲突,成为结构全文的核心;同时,结合鲁迅创作《野草》的时代背景,可以发现诗剧《过客》的语言形式与象征系统也是独异众人的,《过客》的语言形式是一种诗语与剧语的结合;而《过客》的象征系统则体现了鲁迅孤独战士的精神特质,将这一时期鲁迅的心路历程通过独具一格的意象折射在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20.
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鲁迅笔下的"过客"、史铁生笔下的盲琴师都处于命运的困境之中。面对令人绝望的处境,他们都没有放弃抗争和追求,而是以自己永不停息的前行脚步谱写出了高昂激越的"命运交响曲"。这三个有着相同精神特征和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正反映了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三位作家对命运困境的共同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