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2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537篇
劳动科学   36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6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11篇
理论方法论   207篇
综合类   2100篇
社会学   215篇
统计学   11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261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31.
司法认知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制度,也是证据学上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国家对之均有较为详尽的、科学的规定。相形之下,我国对之研究不够。在厘清司法认知的要领和考察一些国家对之的立法规定的基础上,对司法认知的理论基础、效力、适用条件、对象及程序规则等一些基本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32.
就我省三人制篮球赛规则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以便规范我省三人制篮球赛规则 ,使三人制篮球赛在我省得以逢勃发展  相似文献   
833.
法兰克福学派的形式逻辑理论尚未被人十分重视,而文章认为形式逻辑是理解这一学派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方面。正如这一学派的理论家们所揭示的,现代西方社会,形式逻辑已作为政治意识过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对人的压抑和控制过程。根据这样的认识,作者深入研究了法兰克福学派有关形式逻辑已由支配自然的思维工具,转变为对人统治的工具。在现代西方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对人们的政治意识进行过滤,维护现存社会制度的政治功能;形式逻辑功能转向的内在依据、以及形式逻辑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统治逻辑的具体方式等思想。并对此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834.
835.
文章运用法律经济的原理,结合我国物权法的实践,并借鉴国外相关的法理,以物权保护及其方法为研究对象,分别就物权的公力保护与私力保护、财产与责任保护规则的适用条件、利弊得失,以及物权保护的平等原则和效率原则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成本、高效益的物权保护制度创新的基干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836.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  相似文献   
837.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8(4):217-220
任何理论思维都有其特定的对象,没有无对象的思维,西方的法律思维在2500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法律思维的主流视角,即法律研究的价值视角、法律研究的规则视角及法律研究的历史现实视角,应将这三种主流视角统一起来,建立统一的全面的法律哲学。  相似文献   
838.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中的黑白合同纠纷是发生概率较高的纠纷类型,《民法典》的颁布未能妥善解决该法律问题。为了解决黑白合同问题,有必要制定建设工程施工黑白合同规则。对于该规则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在理论层面上,需要明确黑白合同的界定方式以及合同的订立与效力;在实践层面上,应总结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典型案件的经验,结合司法观点明晰规则内容。以此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释建设工程施工黑白合同规则,当满足适用要件时,可通过四个步骤判断“黑合同”与“白合同”,从而得出适用结论。  相似文献   
839.
840.
我国自1987年恢复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补充和发展,其处理程序和实体规则不断得以健全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系统的制度体系。但相对于不断细化的实体性规定而言,有关证据方面的规定相对较少,且操作性不强。2007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并于2008年5月施行,该法及其配套法规将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引入仲裁程序,明确了在仲裁过程中涉及证据形式、证据提交、证据交换、证据质证、证据认定等事项,应当参照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按此规定,仲裁过程中的证据应当普遍适用民事诉讼的规则。但从本质上进行比较,仲裁与民事诉讼在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如简单适用民事诉讼规则,对劳动人事争议中弱势一方的劳动者显失公平。因此在仲裁实践中证据规则的使用上应当以民事诉讼的一般规定为原则,充分结合劳动和人事仲裁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理解和细化,才能更好地将证据规则运用到仲裁过程中,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更加严谨、公平、合理。基于上述观点,本文以证据规则中的举证责任分配抛砖引玉,希望有识之士围绕证据形式、举证责任、证据提交和交换、证据质证和认证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和探讨,不断丰富和发展仲裁制度,为仲裁事业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