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50篇 |
免费 | 194篇 |
国内免费 | 5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38篇 |
劳动科学 | 44篇 |
民族学 | 317篇 |
人才学 | 144篇 |
人口学 | 130篇 |
丛书文集 | 2654篇 |
理论方法论 | 628篇 |
综合类 | 4871篇 |
社会学 | 742篇 |
统计学 | 1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1篇 |
2023年 | 366篇 |
2022年 | 283篇 |
2021年 | 346篇 |
2020年 | 305篇 |
2019年 | 248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166篇 |
2016年 | 228篇 |
2015年 | 392篇 |
2014年 | 892篇 |
2013年 | 802篇 |
2012年 | 649篇 |
2011年 | 703篇 |
2010年 | 652篇 |
2009年 | 673篇 |
2008年 | 892篇 |
2007年 | 515篇 |
2006年 | 491篇 |
2005年 | 415篇 |
2004年 | 309篇 |
2003年 | 294篇 |
2002年 | 228篇 |
2001年 | 172篇 |
2000年 | 156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972.
在西方和中国学者的政治社会论述中,现代公共领域概念涵盖了政治公共领域、文化公共领域和日常生活的公共领域三个相互关联又各具独立性的论题,其中日常生活的公共领域与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最为切近。中国当代公共行为文明的构建蕴含着三个依次递进的价值原则:基于利益纽带的工具性价值,在自主意识与伦理责任之间达成均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以及基于"健全的人道主义"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973.
源于对大自然整体有机性特质的深刻把握,中华民族有着崇尚世界“和合共生”的传统价值观。21世纪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昭示了西方主导的现代性文明形态有着内在的生态缺陷。人类必须以生态文明开创永续发展的现代性文明新形态。新时代中国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探索中,深刻把握“和合共生”传统价值观及其生态文明意蕴,采取系列举措推动地球村成员的“绿色”共在,以此保障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从学理层面揭示新时代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实践的文化基因,有利于从思维模式及其文化价值观的深度破除西方污名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思想的立论基础。 相似文献
97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生活方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体育生活方式是社会向现代化转型时,人们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采纳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表明形成体育生活方式是行使人的基本权利的最好体现。 相似文献
975.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而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已经不仅仅要靠内部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也开始强调企业生产给外部环境带来的影响,这要求企业在生产中更加强调对于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趋势。EPR制度(生产者责任延续制度)的产生就是为适应这样的发展趋势而提出和发展的,这一制度要求企业在生产时要有相应的环境意识,对于生态环境负有一定的责任。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建立环境意识,加强科技技术创新,从而减少企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和自身实力。 相似文献
976.
除"四害"运动主要是清除以"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为主的病源生物.除"四害"运动经历了初始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末期阶段.除"四害"运动对于消灭疾病的传播、改善人民群众的卫生状况和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从生物学角度、人与自然互动关系及生态文明方面进行分析,除"四害"运动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978.
问题261:A市是我国东北一座中型城市,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2014年提名资格”。加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步伐,力争在2014年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是A市市委、市政府着眼为了建设美丽富庶、文明和谐、健康幸福新A市做出的重大决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1998年中央提出的,由中央文明委命名。14年来, 相似文献
979.
历经30余载的砥砺前行、艰苦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10日1日将正式实施,至此,我国旅游业将全面进入一个有法可依、依法规范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提“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是我国旅游业的“基因库”。“生态文明”所倡导的“文明”和“美丽中国”所包涵的“美丽元素”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文明,是我国旅游业长足发展的推动力。,而《旅游法》的出台也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实现。对于《旅游法》的实施,各界有不同的观点。业内说:这是蜕变中的阵痛;旅行社说:整体花费相差不大;导游说:以后带团没压力了;游客说:出游更省心,花费更明白……可见,《旅游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也寄托了广大群众的几多期许。《旅游法》的实施对于即将到来的国庆十一长假,会带来哪些变化?能否规范旅行社及景区诚信经营行为、提高服务意识和行业自律?能否规范旅游文明行为、提高游客自觉维权意识……让人们在驰骋山水、欣赏美景的同时不再遭遇如强行购物、中途变更旅游行程、导游擅自增加景点赚取回扣等行为的干扰。实现美丽中国,从文明旅游开始。期待,这些积累多年的旅游中的弊端能因《旅游法》的正式实施而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980.
《领导科学》2013,(14):1
<正>夏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基层党建面临的挑战和改革》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基层党的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关系城乡基层党的建设的着力点和创新方向,关系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一是城乡经济基础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对城乡党建格局提出新挑战。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城乡关系从城乡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融合发展转变,这两种转变反映在城乡基层党建上,必然要求属于上层建筑的城乡党建格局做出新的调整,对工作理念、党建体制、组织功能、操作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二是城乡社会形态结构加速调整对党的组织体系提出新挑战。在发展的治理结构选择上,更加注重谋求跨边界的治理合作。在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