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120篇
劳动科学   49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241篇
理论方法论   98篇
综合类   904篇
社会学   668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最近,有消息爆出,每天吃3两水果有助于长寿,能使心脏病和中风发病率降低40%,这是真的吗?时令果蔬里究竟藏着哪些健康密码?每天3两水果,远离心脑血管疾病专家说,在膳食中摄入必要的水果很重要,它能够提供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特别重要的是,它还能够提供植物抗氧化成分,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如,葡萄籽里含有的白藜芦醇,就具有抑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性疾病的效果。所以,"每天吃3两水果有助于长寿,能使心脏病和中风发  相似文献   
62.
占旭 《老人天地》2014,(9):69-69
<正>日前,在中国的大江南北,掀起了一场"养血热潮",特别是已经并发冠心病、脑中风和三高症的老人,他们确信这个"养血热潮"是救治心脑血管病的良药,因为,这是"中国心脑血管病之父",8代御医传人,连汝安教授用60年临床总结出来的"真理",那么血该怎么养?"养血"又与心脑血管病有什么关系?"养血"真的能治心脑,不易复发吗?  相似文献   
63.
秋深寒风多,天气一凉,一些患有关节炎的人时常会感到疼痛不适。关节炎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最常见的有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除了老年人,高跟鞋一族、肥胖者、“久坐族”是最容易患关节炎的人群。因此,要通过合理的运动,有意识地加强对膝关节的保健。  相似文献   
64.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贯穿着与疾病有关的身体经验和文学修辞。鲁迅与贾平凹都是有着丰富的患病体验,并对疾病问题进行了深切表现的作家。从鲁迅到贾平凹,对疾病的书写从科学化到神秘化,从"祛魅"到"复魅",从崇尚科学理性到注重文化民俗。透过从鲁迅到贾平凹的疾病叙事,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中医与西医的争论、科学与迷信的纠缠,勾勒出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之间消长起伏的一个面向。  相似文献   
65.
徐一超  陆扬 《求是学刊》2014,(2):120-127
晚清政论多疾病修辞,"新时期"初期文论泛滥伤痕修辞,二者的差异透露出中国现代性体验的两种心态类型。有机增生性的内在疾病具有全局性、弥漫性;匮缺性的外受创伤则带有局部性特征,关联外来异质力量楔入以后分隔出的二元对立格局,极具"宣示价值"。吊诡的是,晚清知识分子的"疾病情结"在西方列强外部入侵下产生,"文革创伤"则起因于一个统一政权内部的变乱:"词"与"物"在此发生"错位"。"病"、"伤"修辞在历史语境中分别反映出"忧思-自省"与"控诉-自清"两种相异心态。这种心态转型与意识形态主流及其对立斗争思维的深度影响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66.
《老友》2014,(6)
正被喻为私人保健医生的"吃菜养心少吃药"的科学养生方法,治疗各种中老年慢性疾病的效果令人震惊,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为将这一中医食疗方法发扬光大,现在全国推广实践"吃菜养心"防百病的食疗方法。找到老年慢性病根源天气渐冷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心脑血管病人怕意外,而哮喘、慢性胃炎患者又怕天天吃药。本书则提议少吃药,认为不吃药一样可以养好慢性病。是药三分毒。药物是用来治病的,短期治疗效果会明显。但对慢性病患者来说,需要长期合理控制病情,若用吃药来控制病情,巨大的药物副作用就会产生"蓄积效应"。这种  相似文献   
67.
孟磊 《山西老年》2010,(2):59-59
许多名人之所以能高寿,不仅平时在性格上开朗乐观,语言上诙谐幽默,而且患病后也能乐观幽默,这可能就是他们战胜疾病、获得长寿的秘诀吧。相声界一代宗师、语言大师侯宝林,一生走到哪里就把欢笑带到哪里。晚年他患  相似文献   
68.
邹洋 《人才瞭望》2013,(4):39-40
一、年休假的适用范围 (一)适用主体 案例:2009年。王某进入上海某疾病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病控制中心”).从事消毒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双方依法签订了非全日制的劳动合同。2011年7月。王某向疾病控制中心提出.疾病控制中心从未安排其享受带薪年休假.故应当折算成工资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69.
越来越多的孩子为过敏性慢性疾病所苦.在秋季各种过敏性疾病中,以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皮炎最常见.减少家电对儿童的辐射、避免与过敏源接触、注意饮食和起居是避免过敏疾病发生的最好手段.  相似文献   
70.
文远 《老年世界》2009,(12):44-44
喝水,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一件事,殊不知,喝水得当能打败多种疾病! 一、感冒:要喝比平时更多的水 因为当人感冒发烧的时候,人体出于自我保护机能的反应而自身降温,这时就会有出汗、呼吸急促、皮肤蒸发的水分增多等代谢加快的表现,这时就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身体也会有渴的表现。多多喝水不仅促使出汗和排尿,而且有利于体温的调节,促使体内细菌病毒迅速排泄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