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9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43篇
管理学   12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17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750篇
理论方法论   410篇
综合类   3693篇
社会学   192篇
统计学   2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353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98篇
  2010年   512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19世纪60年代,晚清政府开始有意识地向西方国家派驻外交使节,由此而形成了一个近代外交官员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一些外交官员在具体的外交实践中,逐渐受到西方外交理念的影响,接受了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其中曾纪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以曾纪泽为代表的近代外交官员的国家主权观念是晚清时期外交近代化的反映,也在外交活动中挽回了部分利权。  相似文献   
192.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中国由封建帝制国家进入近代民族国家行列.在此过程中,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社会组织和结构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进而对全国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3.
刘泽华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提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研究倡议,并在学术研究中积极践行,发表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系列论文及若干著作,形成了颇具学术个性的王权主义观点体系。刘泽华先生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体现了历史学的学科视域,把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作为中国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将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视为中国历史之魂,更把中国历史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土壤,立足于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国传统时代之政治问题、议题及命题等,扎根于史料,运用归纳方法,呈现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理论体系,从中概括和提取出传统时代的政治形而上学及普遍思维方式,分析评价其在历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4.
本文以柯文的三部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为主 ,试图从历史本体论、“理论框架”、历史学家的作用及“局外性”等几方面简要探讨柯文的史学思想。柯文的史学思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这三部著作便分别代表了其史学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柯文最初较多地接受了美国传统史学的影响 ,但到后来其著作中更多的显示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认为历史是不可认知的 ,过去发生的历史虽然存在 ,但它已很难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所认识 ,作为撰述的历史根本不同于实际发生的历史。柯文不承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终极目标 ,他极力反对历史研究中总括一切的历史框架 ,认为理论框架是一种“必需的坏事” ,无之固然不可 ,有之势必遭殃。柯文强调历史学家的主动作用 ,认为历史学家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真实地记录历史 ,但是历史研究中的种种局限却使得历史学家无法提供“原原本本的历史” ,只能提供“对历史的理解和解释”。柯文对于历史学家“局外性”作用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从强调其负面作用走向肯定其优点。  相似文献   
195.
袁北星 《江汉论坛》2003,9(8):49-52
近代社会巨变中,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家族组织作为在中国农村基层社会中起到过重要作用的社会组织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太平天国运动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家族势力,而在清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过程中,家族势力又得到重用并有所抬头。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融和冲突,使家族组织经历了剧烈的震荡。辛亥革命前后,家族制度在文化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但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家族制度才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196.
梁启超将近代新学与西学剥离,并非仅仅是思想认识的逻辑结论,而是时代性学术朝向发展的历史必然。他洞微察远的卓见予我们以更多的理性启示:首先,近代新学是清代学术内在动因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次,西学乃近代新学构成要素之一,但不是惟一要素。其三,康有为汇聚并整合了晚清学术文化的蜕变趋势,完成了由旧趋新的历史转折。然而,民国时期的梁启超对于"新学"却转向了批判检讨,这恰恰反证着近代新学的时代特性与历史定位绝难等同于西学。  相似文献   
197.
"四象"的兴衰:一个江南市镇经济在近代的际遇与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以往对中国近代经济的研究偏于宏观而对基层尤其市镇经济变迁的研究则相对就少了.这个研究试图通过对一个江南市镇--浙江湖州市南浔镇--经济在近代的变化,反映出中国江南乡村经济近代化的一些信息与轨迹.文章主要分析南浔的富商即"四象"在南浔近代经济变化与发展的角色.主要结论是:该市镇的经济在近代的变化表明,一方面传统商业性江南市镇在近代的兴衰与丝绸的生产和贸易密切相关,而这时的贸易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了,另一方面近代工业也开始在市镇产生与发展,打下了现代意义的经济结构之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198.
中国民族史学是中国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近代中国史学变革过程中 ,民族史学研究决然不可忽视。梁启超的史学成就与地位深为人知 ,其史学之核心实为民族史学。  相似文献   
199.
傅斯年是近代中国的一位重要史学家,他在治史上倡导客观主义史观——"史学即史料学",注重史料研究,为近代历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史料基础,在中国近代史学革命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他的客观主义史观带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不可知论倾向,对唯物史观的建立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0.
本文以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大势作为参照系,横向地剖析了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趋势与特征、成就与不足以及改革的方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