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65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42篇
管理学   126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12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723篇
理论方法论   407篇
综合类   3663篇
社会学   187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46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39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近代长三角地区是打工妹最为集中的地区。打工妹群体职业较为分散,但相对集中于轻纺工业。不同职业,各具特色,即便同一职业,因分工不同,也显示出职业的层次性。而职业分层,直接影响打工妹的社会分层。打工妹群体的职业分层,决定于技能因素和非技能因素。技能因素是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常态,非技能因素———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机制如"乡谊资源"的不均衡和"地缘倾向"的普遍存在造成机会的不均等、傲慢与偏见的流行意识成为构筑长三角地区社会等级结构的重要"依据"等,与市场化要求背道而驰。而非技能因素的主导性作用,使职业分层往往具有复杂的社会及文化背景。职业分层与社会分层、文化基因互动影响,使打工妹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分化分流,走向不同的职业岗位。  相似文献   
992.
中国民族史学史是研究中国民族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各时期特点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史学成果的社会影响的学问。中国民族史学的特点是:其发展与历史上各民族的发展、所处地位相契合,与民族实力的消长、政权的存废相关联;从民族史观角度看,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学养对历史会有多种多样的观点;资料十分丰富,但也十分分散;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民族历史资料。研究中国民族史学史可以更准确地认识、总结中国民族史研究,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和发展中国民族史研究,为繁荣中国史学、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93.
遭遇天崩地裂的近代中国,同时迎接着西方现代性的全面入侵,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迅速转化为更为具体的两种措施:改造中国和改造国民性.“如何改造国民性”的问题,正是在近代中国人遭遇严重的人生问题与意义危机时萌生;在救亡图存的出路探寻中并轨于以“革命”为核心的改造中国的历史潮流;并在先进的中国人对时代新人的设计中完成思想发动和理论准备;却又终止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因而,“国民性改造”的近代任务直接延续为当代使命,并遗存在现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历史重任中.  相似文献   
994.
教科书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控制工具,是近代日本人在确认"自我身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在近代日本教科书中,中国被描写为"未开化"的"旧国",以此反衬近代日本先进的文明程度。而在具体的中国故事的书写过程中,日本人往往立足于自身的价值判断和政治企图,对史实进行取舍、改编和评价,从而创造出不少扭曲了的中国形象。这些中国形象为日本民众支持并参与近代侵略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95.
《洛阳伽蓝记》虚实相间而兼有论赞之笔的书写形式,蕴含着两汉史家之遗意,于行文之际充分展现了作者杨衒之的家国兴亡之感和其独特的史观、史才与史识,也体现了中国史学传统的基本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996.
日本近代化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宪政政体的确立,虽然是君主立宪制,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并无至高无上的权力,其权力受到宪政的约束,这不同于东方社会传统的一统天下的专制王权体制。这一不同,为日本在诸多方面推进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而中国清末的立宪改革尽管意义深远,但是具有保护性、有限性、防御性和贵族性。从中国清末制度变迁的进程来看,清政府政治转型的阻力,一是来自于既得利益者对变革的抗拒,二是由于清政府自身欠缺领导改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7.
新历史考证学在20世纪初独特而优厚的学术文化条件下兴起,取得了卓著成就,于整个20世纪影响至巨。以王国维、陈寅恪、陈垣、傅斯年为代表,其治史基本特征是实证考察与贯通研究相结合,既注重严密考证,又重视治史观念的更新和指导,因而其成就远高于乾嘉朴学。至1949年以后,一批原先熟悉考证的学者自觉接受了唯物史观指导,遂使新历史考证学达到新的境界,可以蒙文通、谭其骧等为代表。20世纪新历史考证学的学术路向证明历史观的进步对于史学的创新和发展有根本性意义。同时,此项研究对于正确评价新中国历史学发展道路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正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以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为旗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标志着欧洲最终从中世纪走向近代。近代中国虽然并不存在西方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明清启蒙思潮和近代西方思想双重影响下,又的的确确经历了自己的思想启蒙过程,有着一批最早睁眼看世界、不乏真知灼见的启蒙学者与思想家。在近代启蒙思潮中,除救亡、科学、民主等喧腾一时的思想观念外,与工业化潮流和资本主义兴起密切相关的重商思潮,①也是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思想潮流。以重商思潮为标志的近代商业启蒙运动,对近代中国冲破封建专制的束缚,走向工业社会和实现近代化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拟对近代中国的商业启蒙过程及其内容和影响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9.
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全国各地掀起创办近代学堂的浪潮中,安徽铜陵近代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有关资料对铜陵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从19世纪末德国侵占胶澳起,青岛地区就有专门的政府部门管理林业,管辖事项包括山区造林和城区园林绿化。民国时期,虽然政局多变,但是青岛一直有一套成体系的林业法规,为林业发展提供了保障。这些法规分为机构制度和事务管理两类,前者主要规范林业机构的组成及其工作制度,后者主要规范各类林业事务的管理。这一状况持续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由于没有长时间的战乱,林业法规得以较为坚决的执行,青岛地区这一时期的林地面积达到23.9万亩,为近代最高。后因战争破坏,政法废弛,林地面积急剧减少,1949年解放时,青岛林地面积不足6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