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8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85篇
管理学   631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295篇
人才学   193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4602篇
理论方法论   902篇
综合类   7029篇
社会学   741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66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14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783篇
  2013年   676篇
  2012年   934篇
  2011年   1005篇
  2010年   977篇
  2009年   958篇
  2008年   1421篇
  2007年   943篇
  2006年   772篇
  2005年   755篇
  2004年   722篇
  2003年   611篇
  2002年   520篇
  2001年   499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与民国初期相比,福建清末"新政"中成立的官方经济管理机构在职能发挥上更为自觉,民间经济组织成立的数量也更多,近代工商业发展速度更快,说明了辛亥革命之后福建近代经济的发展速度要远慢于清末,且在全国的比重日趋下降,这既得因于民国成立后福建地方政治分裂,也与福建缺乏大型近代企业的示范作用与大额资金扶持,沿海地区对内陆的辐射带动力不够等先天条件不足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东西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了东西文化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阿拉伯旅美诗人和作家中,纪伯伦受美国文学特别是惠特曼散文诗的影响较深。两人的文学创作在语言创新、韵律感、色彩运用、叛逆精神和神秘主义思考等方面极为相似,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文学的交流和共性,特别是近代以来东方文学对西方文学的接受。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对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十分重视 ,但对近代中国的平等条约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是由中日双方自愿商定 ,权利义务对等 ,明确规定互不侵犯领土 ,互不干涉内政的平等条约。《中日修好条规》不仅是中日关系史上的第一个条约 ,而且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的建交条约。《中日修好条规》昭示后人 :对外平等交往是历史的必然和发展的前提 ;强权和武力解决不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问题 ;强大的国力及和平诚信的理念比条约的平等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洪仁接受了中西文化并皈依上帝 ,其文化观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他既有对西方文化多方位接受和认同的趋新意识 ,又有对传统文化的恋旧情结 ,试图用附会中西的办法来规范中西文化。他的文化观极具开放性和前瞻性 ,但又有自相矛盾和不成熟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从上海辐射的角度考察苏南地区思想观念嬗变的主要原因 ,有经济基础、文化教育和科学知识三个方面。上海买办地位的转变 ,说明经济基础在观念变迁中的重要作用 ,由此导致上海和苏南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向重商重利转变。随着近代教育在上海成为时尚 ,苏南地区的近代教育也日渐兴起 ,新式学堂具有重视传播科学知识和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塑造民族精神、宣传男女平等等特征 ,有助于苏南地区思想观念的变革。上海开埠后 ,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的书籍首先从这一窗口流向内地 ,苏南地区作为桥头堡而得其先 ,在译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中的文化建设应该传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把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作为和谐社会的基础,同时融合西方文化的积极成果,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西方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和探讨,对其差异优劣有一比较客观平实的评价,更好地吸收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中国文学是在东西方文化文学影响下努力走向世界的文学,它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西方文化与文学影响,在借鉴接受西方文化文学的影响中,在传承中国文化文学的传统里,努力走向世界。它是努力走向大众雅俗流变互动的文学,在走向大众化的路途上,将求雅与随俗努力结合起来,构成其独有的面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