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5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328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143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974篇
理论方法论   608篇
综合类   4683篇
社会学   369篇
统计学   5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09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462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569篇
  2009年   612篇
  2008年   676篇
  2007年   612篇
  2006年   531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368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6 毫秒
291.
田耕 《社会》2019,39(1):71-9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会学民族志在田野工作和叙事复兴中与传统人文学汇聚,显著扩展了自己的学科边界。但是,这种扩展并没有解决社会学民族志在深度的经验发生和强烈的理论诉求之间遭遇的紧张。对于这种紧张,本文主张再访早期社会研究的田野,即19世纪末期到一战之前的若干典型研究,从中反思早期社会学田野工作是如何在“直接经验”的倾向中完成类型化,以及如何在这个经验感获得的同时改变对社会世界的道德想象。早期社会学的田野工作的力量之一不在于以规范的诉求压制经验感,而是以独特的情感结构连接经验的观察和道德理想的重生。由此,我们不仅需要反思诸如社会调查到社区研究这样的简单思路,更要重新理解理论史上所谓的“进步主义式”的道德本身。这一工作对重新认识早期社会研究和今天的社会学民族志都具有意义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92.
293.
294.
康德的哲学美学理论,介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之间,是种非常健康的审美理论。康德审美论的非本质主义面孔,展现于两个方面。一是反思判断在康德那里,带有独断论性格。反思判断遵循范导原理,表现出两种特点,其一是非对象性,其二则是不确定性。马克思倡导的"莎士比亚化",与它相符合。它能在审美艺术与认识、道德之间,划开坚硬的逻辑界限。二是康德的审美分析,选用了复合论方式。审美活动的丰富,审美类型的多样,促使康德对审美,作出了多重界定,而且能上升到"二律背反"境地。老子对道的矛盾提示,孔子对仁的随点即是,这由康德便有了重大价值。以康德作为参照,中国当代美学,隐藏着复合论的演进线索,它有效地维护着理论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95.
296.
高庆荣 《船山学刊》2009,(3):112-114
批评孔子的寓言显示,庄子从未专门批判孔子儒家或任何一门一派,而是将矛头指向“自我中心主义”思考模式。庄子这一思想内容所展现出的对“理所应当”的挑战、对“他者”的尊重,可以也应该同任何一种思想流派相结合,以避免其因自大而走向歧途。  相似文献   
297.
现代性伦理的中心是价值多元主义,在这种价值多元主义中,诸多价值目标呈现出相对性。目标价值的选择,依赖于每个人的世界观和生活观。当价值多元成为无限制的原则时,价值多元主义也就走向了价值相对主义。由此,没有一种价值体系可以凌驾于另一种价值体系之上,价值体系之间相互获得了很大的宽容,但其争鸣却不再有一个裁断者,一开始就注定是无结果的“诸神之争”。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思想命运。  相似文献   
298.
“家族主义”企业经营模式并非日本独有,但其却是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和发展阶段。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延续以及这种延续性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它不仅对日本企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有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日本国民精神、企业伦理也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私有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99.
2009年7月《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发表了沈阳先生《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实现》一文后。张铭教授随即在该刊9月学术评论卷发表了与沈阳,先生商榷的文章。这组文章逐步将正义一元论的话题引向更为广阔和更为深远的对话场域中。围绕着基督教正义观、欧关宪政制度生成的历史性这个话题的争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两代人间的对话,深刻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对中国社会转型问题深深的关切和理解。这是中国政治学发展到今天,在政治学者的思维方式上发生的一次深刻转变。本文认为,张先生的商榷,指出了部分病症,却没有给出合适的药方;可以说,正义一元论是对价值僭越的批判,是对历史事实的回归。而要真正防止极权政治,对多元价值论的批判和反思、对小共同体价值的法治化保守与引导才是正当之道。  相似文献   
300.
强势文化冲击下的黑人文化流失是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所表达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小说边缘化的叙述方式即百纳被的创作手段得到了充分的演绎,让读者在参与拼接的阅读中得到这样的启示:以白人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价值取向,只会给黑人带来困惑和错乱;如果放弃黑人文化,迷失在白人文化的冲击中,只能造成人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