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和盟国的请求,组织远征军先后两次深入缅甸,在滇缅地区与英、美盟军协同作战,抗击日军。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打通了国际援华线,光复了缅甸,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胜利,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2.
中国远征军是根据中英军事同盟而组建的,1942年2月16日应英方的请求而挥师入缅对日作战。至到同年8月,远征军虽浴血奋战,屡挫敌锋,创造了中国军队扬威异国的记录.但由于中英战略目标的差异、指挥系统的紊乱、战地服务机构不健全、英缅军和远征军第6军作战不利、远征军对缅甸地理、气候缺乏了解以及远征军未能得到缅甸人民的支持等诸多因素,最终导致了远征军初期作战在总体上的全面溃败。  相似文献   
33.
柳树人将军是中国远征军所属第200师的一名团长,一直追随和战斗在戴安澜师长的左右。他的一生,有很多时候在和日军作战,先后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徐州会战、桂南会战和缅甸战役。他指挥出众,屡立战功,深受上级的喜爱和官兵的拥护。为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共同利益,他毅然率所属部队赴缅甸抗善日军,并在同古战役和棠吉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国远征军撤退的途中,他不幸被俘,却宁死不屈,用自己的生命奏响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34.
林昆 《山西老年》2011,(10):15-17
悲壮惨烈的松山战场遗址 这是一条蜿蜒崎岖、通往异国的公路;这是一座硝烟弥漫、带着血色的大山。汽车颠簸在老的滇缅公路上,司机告诉我们当年远征军就是为了这条路浴血奋战的。我们的车走的是条老路,老路的名字虽然被新路所代替,但它依然不朽,依然不朽的320国道,不朽的滇缅公路。路牌提醒我们前方马上就要到松山战役遗址了。  相似文献   
35.
一、约恶夫·华伦·史迪威约瑟夫·华伦·史迪威,美国军人,陆军四星上将,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赫赫有名.他是二战前后美军著名的"中国通".1944年6月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对日军展开全面反攻,史迪威将军亲临前线指挥中国远征军廖耀湘、孙立人部对日作战.  相似文献   
36.
李继锋 《东西南北》2011,(23):57-59
2011年1月21日,晚上9点,昆明。霓虹灯闪耀的北京路上车水马龙,茶花公同里古色古香的石房子餐厅里传来手风琴演奏的《美丽的西班牙女郎》,有着“春城三毛”之称的昆明作家晓曙的生日聚会在这里举行。踏着欢快的节奏,晓曙头戴白色缅栀子花,跳起白族的民间舞蹈。红裙子飞速旋转,宛如一团燃烧的火焰。生日派对的主题被她定为“永远二十八岁”,这是她自3年前拍摄纪录片《最后的老兵》以来,举行的惟一一次生日聚会。  相似文献   
37.
蒋介石为整训远征军、便利反攻缅甸起见,于1942年底决定由陈诚任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对反攻缅甸的态度较为消极,但鉴于蒋介石的困难处境仍勉强受命。由于军队积弊深重、财政罗掘俱穷等原因,陈诚对反攻缅甸前景甚为悲观,多次向蒋介石请辞,但均未为其所允准。陈诚在任职近九个月之际离职,原因在于其胃病发作、难以视事,并非由于其与史迪威的合作关系引发蒋介石的戒心。  相似文献   
38.
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70周年到来之际,梳理对中国远征军的文学书写以寻求新的写作突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远征军的文学书写伴随着远征军入缅作战就开始了,从最早出现的各种战地报道、纪实性文学作品到穆旦《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的出现,中国远征军的文学书写在不断地走向深入。这一书写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开启之后,作家们在历史还原和个体叙事两个维度之间深入展开,使这一段历史获得了新的文学意义。中国远征军作为一份厚实的文学书写资源,无论是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有着巨大的挖掘空间。  相似文献   
39.
本文考察了中国驻印军、远征军反攻缅北、滇西胜利的史实,从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军队训练有素、战术灵活、装备火力精良强大、后勤能力改善、盟国支援、盟军协调一致、国内民众和华侨的支持等方面分析了胜利的原因。  相似文献   
40.
何跃  何琍 《学术探索》2001,4(1):47-50
二战后,一批经历过缅甸作战的当事人的日记、回忆录和著名史家的专著相继出版,如《史迪威文件》、《史迪威事件》、《史迪威在华使命》、《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中国的纠葛》、《美国十字军在中国》、《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概述》、《蒋介石秘录》等,这些史料大量披露了中美英在缅甸战场的冲突与分歧.冲突与分歧成为国内外史学界研究这段历史的焦点,但很少述及中美英合作的积极作用.本文认为中美英在缅甸战场的合作大于冲突,是一次值得赞颂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