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9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524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56篇
人才学   90篇
人口学   14篇
丛书文集   1116篇
理论方法论   228篇
综合类   1849篇
社会学   357篇
统计学   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715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21.
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大踏步向我们走来之际,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功能已为人们深刻理解,但科学技术的功能作用远不限于此。本文从自然科学史的角度,着重在人类主体性意识觉醒、认识图式变革和道德观念演变三个层面上探讨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822.
首先对风险投资概念与一般金融业务的区别进行简要论述 ;其次结合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现状 ,提出具体运作及认识中的五方面误区 ;最后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发展风险投资业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823.
价值是人关于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合理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价值范畴的实质是什么?哲学界主要存在着“属性说”和“关系说”之争。我认为,哲学价值范畴的实质既不是客体所固有的某种属性,也不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这种关系本身,而是主体的一种认识,即主体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这种关系(或称客体对主体意义)的合理的认识,这应是哲学价值范畴最一般的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那将矛盾百出,不能说明哲学价值的本质。  相似文献   
824.
在对社会主义认识问题进行研究时,人们很少对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问题进行研究。其实方法问题也是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探讨了经验认识方法、教条的唯理主义认识方法和实践主导型认识方法。这三种不同的认识方法都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不同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前两种是不科学的认识方法,只有第三种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825.
据美国《财富》杂志去年10月份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 ,中国的学校是因特网的首批用户 ,学生和老师在中国因特网的用户所占比例为40 % ,高于企业的30 %(参考消息2000年1月11日报道)。了解高校学生的上网情况 ,有利于我们分析高校学生上网的利弊 ,掌握主动 ,寻求对策 ,使德育工作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于2000年1月进行 ,为使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 ,能客观准确地反映高校学生的上网情况 ,我们随机选择了浙江大学四个校区的491名学生。考虑到网络与计算机的关系 ,我们把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调查…  相似文献   
826.
儒家管理认识论中精神主体内在机制如何 ?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从深层次对儒家管理的哲学论和儒家哲学的管理观加以理解把握 ,且在管理实践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儒家三纲领八条目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27.
认识论领域的变革离不开唯物史观。旧哲学之所以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论 ,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唯物史观。科学实践观的确立、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确定、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的实现等这些哲学上的重大课题 ,都只能在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过程中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28.
认识的规律同外部世界的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但理解认识规律的客观性要困难得多。认识作为意识属于主观领域 ,其规律是主观领域的规律 ;但主观和客观的区分有不同的层次 ,认识运动也是客观物质世界运动的一部分 ,认识规律不依所有思索并运用这些规律的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认识规律之所以具有客观性 ,不仅是因为产生认识的生理基础即人的生理结构和生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而且是因为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具有客观规律。否认认识规律的客观性 ,认识论就失去了作为科学存在的权利。否认主体认识活动的自觉性 ,所谓客观认识规律就成了神秘的“天意”。  相似文献   
829.
830.
语言意义理论中的“意义”一词,有两种意义:一是指书面意义;一是指认识上的真假、道德上的善恶、审美上的美不美的意义。本文的重点在于后一种意义。本文从人生在世的两种“在世结构”(即“主—客”关系式和“人—世界”融合式)出发,分析了上述第二种意义下的各种语言意义,认为,对语言意义理论问题的研究应当同人生价值和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语言意义问题纳入人生价值、人生态度和文化活动问题之中。作者提倡突破西方语言哲学的传统观点,不再把语言的意义仅仅归结为真与假的认识意义,而应当更着重讲语言的道德意义和审美意义。人生的意义不应当囿于科学认识领域,而应当重在道德和审美价值上的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