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40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191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25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代维 《民族论坛》2013,(8):61-64,75
十九世纪晚期,边疆危机加深,赵尔丰奉命经营川边藏区,在川边藏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改土归流运动,旨在增强清政府在川边地区的控制力以稳定边疆。改土归流内容广泛,影响深远,其中尤以经济方面措施成效显著。赵氏以鼓励垦荒,大力发展农业入手,积极兴办工业,并不失时机的整顿边地金融市场,改革传统徭役制度。赵氏经济改革措施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某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减轻了边患,为川边藏区的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2.
本文通过介绍旅游业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乘目前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和中央、地方政府提倡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气候、大环境 ,通过利用和发挥青海藏区丰富的旅游资源 ,发展旅游业 ,使旅游业成为推动青海藏区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3.
《青海统计》2009,(7):46-47
7月14日,青海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联合召开专题会议,决定《青海省藏区统计报表制度》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34.
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向来重视,其中不乏周恩来的关心与支持.从西藏和平解放到平叛改革,在西藏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他时刻努力促进藏区的民族团结、慎重处理藏区宗教问题、积极振兴藏区经济,为西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5.
尹蔚彬 《中国藏学》2016,(1):191-194
语言生态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四川省藏区语言生态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认为科学认识四川省藏区复杂的语言生态现状,处理好各个语言之间的关系并顺应其发展,关乎该地区未来的发展。该地区语言生态的研究价值,在于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同时也为决策部门提供基础参照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藏区经济发展的方式及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的藏区与自然的青藏高原空间基本一致,面积约占西部地区的近一半,加之地势高亢,有地球第三极之称。我国及南亚许多河流皆发源于此,生态地位突出,人文与地理环境独特,在世界日益开放和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下,引世人瞩目理所当然。这就为藏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藏区经济发展事实上正在成为被关注的热点。藏区经济发展无论是空间还是领域,都涉及面很大。因此,本文只能大题小做,浅尝辄止,就存有歧见的个别问题发表一管之见。一、藏区经济发展过程的工业化方式工业化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对藏区来说仍然是新颖的。尽管一些地…  相似文献   
37.
藏区草山纠纷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藏区是指以藏族为主要聚集群体的地区 ,按地理概念涵盖青藏高原主体及边缘 ,面积近乎 2 50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版土的四分之一。由于藏族人口的大部分成员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 ,因此草资源占有的多寡、草场远近及其优劣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加之统治者的挑拨离间 ,因而在历史上许多地区曾为争夺草山而不时发生纠纷。譬如 :青海同仁县的加吾部落与甘肃夏河的甘加部落从 1 91 5年起曾在赛庆沟草山的归属问题上发生争议 ,当时统治青海的马步芳家族在调处过程中利用这一矛盾 ,竟将同一块草山写成两份同样内容的经营执照分发给两个部落 ,并…  相似文献   
38.
李志农  高云松 《民族研究》2022,(6):1-14+138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将共同体的形成历史纳入理论反思,从中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历史辩证关系。基于对云南迪庆在1957年建州前的区域史的考察,从历史、空间与社会三重向度分析了区域内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中蕴含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之间的辩证关系。研究发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的差异性并没有被消解,而是始终在保持其张力的同时被共同性所超越;这一历史辩证法表明“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民族工作原则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以区域视角对边疆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突出了边疆社会作为边疆治理的一个重要主体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贯彻到边疆社会民族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相似文献   
39.
基于对云南西北部一个傈僳族乡村全体傈僳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信基督教的过程进行考察,指出傈僳族信仰基督教是身处碎片化、原子化社会结构中的族群面对周边民族的歧视与物质资料和人口再生产的重重压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提出“婚姻一家庭一土地一民族”是基督教在傈僳族社会传播的网络,这一模式可以解释为什么基督教在傈僳族社会传播呈现出民族性特征,区别于基督教在汉族乡村社会传播呈现出的宗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40.
开展东西扶贫协作是加快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浙江省作为承担东西扶贫协作任务最多的省份之一,多年来在对口支援西部省份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新时期对口援藏工作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从产业、人才、民生、电商、经贸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浙江省开展东西扶贫协作的主要做法,针对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提出应从产业援藏、人才援藏、电商援藏、经贸援藏、生态援藏五个方面开展对口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