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8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15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4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24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182篇
社会学   20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出于对易学研究视野狭隘化的反省,钱澄之摆脱了象数之学与义理之学的束缚,主张站在《易》理的高度来审视象数和义理的关系。从阐述《易》理的角度出发,他高度评价易象的地位和作用,并扩大了易象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钱澄之以阴阳为《易》理的核心,认为处理二者关系的最好做法是,在承认阴存在的前提下扶阳抑阴。  相似文献   
82.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治国理政的目标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治国理政的道路遵循,"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新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的理念指引,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治国理政的核心命题,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依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是治国理政思想的战略保障,党的领导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和最本质特征。这些内容构成一个内在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历史视角,运用科学思维,积极借鉴中华民族传统智慧,妥善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大局.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思维,对于指导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公""私"及其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明末清初,公私观发生具有转折意义的发展,出现大批崇私以批判传统公私观的思想家。其中,王夫之基于传统公私观,将"公"主要确定为三个内容:"公共"或"普遍","天理"和"公正无私"。与之相对,"私"则表现为"个人""私欲"和"私利"之义。其公私关系观也相应呈现为:传统意义上"循公废私"、近代相对合理的"存公抑私",与明末启蒙思潮相表里的"化公崇私"。自清初至当代,王船山公私观在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基于"理实一体化"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构建教学情境,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改革能够促进团队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合作能力的整体提升,以及教师个人职业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6.
王磊 《船山学刊》2022,(5):74-84
王阳明批评朱熹格物论“析‘心’与‘理’而为二”是否为误读,可谓众说纷纭。朱熹既然强调“心具众理”且“万理具足”,则即心求理应属可行,且足够穷尽世间万理,但他却要求学者一定去即物穷理,似有自相矛盾、心理为二之嫌。然而,朱熹的即物穷理实有心中性理须即物而显、万物之理乃心性所立两个隐微前提。心中性理须即物而显,故虽“心具众理”,而穷理工夫必于事物情境之中展开;万物之理乃心性所立,则虽即物穷索,而所求亦乃即物而显的心性之理。因此,朱熹强调即物穷理,同时也是彻底坚持了“心具众理”“心与理一”的原则。然而,相关前提在朱熹哲学中虽天然内具,却未充分展开,直至阳明哲学才被明确诠释出来,从而正式澄清了格物工夫中物理与心理的合一问题。抛开误读问题,朱熹哲学天然内具却未充分展开的内容,到阳明哲学则被明确诠释而大放异彩,可说阳明格物论是对朱熹格物论逻辑一贯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87.
“主位推进“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语篇主位和主位推进的概念,评述了各位学者提出的主位推进模式,指出了这些模式的缺陷,并借助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分析了主位推进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关系,着重探讨了主位推进与衔接的关系.利用主述位联系的量化描述清楚地反映出主位和述位之间的相互联系、照应、衔接、过渡的规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应用到各种实用语篇的分析中去.  相似文献   
88.
古典园林中的理水及对现代的启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生命之源,与人类生存及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典园林中,大到浩森无边的江河湖海,小到涓滴细流,都是造园匠师们不肯放过的水景塑造对象。没有水的园林几乎不存在,理水是中国园林的命脉,因为水是园林景象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王阳明心学体系的魅力和灵魂正是其对心理暗示的应用,它一反朱熹“格物穷理”的方法,运用心理暗示的手段,构建他的“心为本体”的哲学理论,企图从根本上变道德修为的外在强加为内在的心理自觉,进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理想境界。心理暗示在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中具有方法论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在中国诗史上,唐代是寺院诗创作的转进与勃兴期,作品数量及题材拓展均取得极大突破。在书写模式上,相继形成藉景畅理、触境明心、纪实绘景三种类型,充分体现佛教与山水互彰的共生性,为山水诗开拓出全新境界。唐人寺院诗重写景造境,常以动静相生法状清寂之景,物态生动,意境幽玄。寺院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警策,字锻句炼,隽语频出,普遍形成以精切之语状绝胜之景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