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55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90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88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806篇
社会学   125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01.
李晶 《现代交际》2011,(6):72-72
哈萨克族民间文学宝库中有着丰富的动物故事,这些动物故事都有着鲜明的民族性、独特的艺术性。哈萨克族的动物故事折射着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同时也戚哈萨克族的生活所影响着。这些动物故事经过代代相授,口耳相传,丰富着哈萨克族的民间文学,更重要的是动物故事用自身灵活、风趣的形式和内容记录着哈萨克族的生活习俗,反映着哈萨克族的审美情感,体现了哈萨克族表达社会情感的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02.
综观建国 50年的山东报告文学 ,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山东的报告文学发展与山东的经济发展呈同步发展状态 ,出现了穷山东的“穷报告文学”和富山东的“富报告文学”。本文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 ,站在历史的高度 ,以翔实的材料 ,从宏观上论述了时代政治与齐鲁报告文学、政策典型与齐鲁报告文学、经济发展与齐鲁报告文学、观念变化与齐鲁报告文学、出版状况与齐鲁报告文学之间的关系。从五个方面评析了齐鲁报告文学流变的特色及产生流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3.
一、炕围画产生原由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众智慧创造并享受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就关注现实人生,崇尚实用价值,其中山西的炕围画就称一绝。山西民间炕围画是与农村使用土炕、火炕的习俗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04.
试论社会解释的方法论原则及特征郑文先社会解释,即对社会的解释。这是社会认识得以实现的重要机制。由于作为解释对象的社会与自在的自然世界不同,人的意图和意义内在于其中,因此,解释学大师狄尔泰曾提醒人们注意社会解释较之于自然解释的特殊性:“自然需要说明(e...  相似文献   
105.
南雄水西村的汉族居民虽然城镇化程度较高,但在语言、习俗与文化方面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特点,而且与桂北贺州、昭平等地的汉族有很大的相似性.可以断定,南雄水西村人是平话人的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06.
一、关于《穷理查年鉴》 《穷理查年鉴》(Poor Richard's Al-manack)最近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全书按年份分为26章(1733-1758年),章下分前言和格言两部分。前言为散文体,格言为中英文对照,还有一些插图,总字数不到10万字。除书名外,还有一个副标题既耐人寻味,又引人入胜,即"财富之路"。它表明《穷理查年鉴》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7.
韩愈所作<送董邵南序>,历来为后人交口称誉,但其主旨却众说纷纭.或以为是韩愈对董邵南的挽留,或以为是韩愈对藩镇的深讥,或以为是韩愈对天子的婉讽.种种诠释都显示出批评家们对"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手段的娴熟运用.不过,对作者意图的过分迷恋和反复挖掘,往往难于避免过度诠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8.
本文通过对现存的海南岛五指山区黎族“刻木记事”实物和有关民族学文献资料的分析 ,比较全面地探讨了黎族社会中现在业已消失了的“刻木记事”习俗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9.
洞穴习俗与“中”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骋 《南都学坛》2000,20(1):35-37
“中”的观念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成果,它产生于原始的洞穴生活习俗,并与后来的家居宫室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的观念形成时空意义上的“中在”、“中和”等概念,影响着一般人的思维模式。儒、道、墨、法、佛各有自己对“中”的理解和控制方式。今后,“中”的观念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0.
溺婴在中国主要表现为溺弃女婴,也称作溺女。这一陋俗在中国由来已久,直到民国时期,"溺女"现象在民间依然以各种形式存在。近代以降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人"的意识逐渐觉醒,知识分子更进一步有了对于"女人非人"的历史的新的审视、批判和考量,"溺女"这一现象也才进入不少现代作家的创作视野,成为被呈现的对象之一。现代作家们用他们的笔记录下了女婴们可悲的命运和短暂的生命,并在思想不同、风格各异的文学作品中对这一陋俗予进行了深刻的书写,这对于当代社会现象的思考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