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4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3篇 |
劳动科学 | 46篇 |
民族学 | 11篇 |
人才学 | 31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825篇 |
理论方法论 | 133篇 |
综合类 | 1589篇 |
社会学 | 117篇 |
统计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57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76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81篇 |
2014年 | 170篇 |
2013年 | 154篇 |
2012年 | 186篇 |
2011年 | 231篇 |
2010年 | 179篇 |
2009年 | 203篇 |
2008年 | 217篇 |
2007年 | 164篇 |
2006年 | 160篇 |
2005年 | 174篇 |
2004年 | 140篇 |
2003年 | 121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9-102
我国目前关于假球罪名适用的观点都存在不足之处。对假球的原因行为和假球本身都应予以刑法评价,然后按数罪并罚原则进行处理。但目前并无假球可以适用的罪名,应适时进行刑事立法,不过应设置较高的入罪标准,降低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2.
唐敏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4):73-77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著作权经济价值不断增加,而侵犯著作权的犯罪所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加强著作权的刑法保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著作权保护的立法趋势。资格刑通过剥夺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的资格和能力,最终达到实现刑罚特殊预防目的的独特功能。在单位犯罪、高技术犯罪日益突出的今天,引进并适用著作权刑法保护中的资格刑,主要是限制侵犯著作权犯罪中的单位或直接责任人员,防止其利用从业条件再实施同类犯罪。 相似文献
93.
94.
赵琳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5-48
现在世界刑事法律的一般发展趋势是废除死刑或者限制死刑,在刚刚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提到我国要逐步较少适用死刑罪名。提出的适用死刑罪名包括:世界各国死刑罪名的废除和大量削减;我国死刑罪名设置较多,但是死刑使用率不高。通过对"逐步减少"适用与"废除"适用的不同以及对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与"死刑"的不同进行比较,不仅明确了其基本含义,而且明确了这是一个立法问题而非司法问题,进而探究了在我国实现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的现实途径,以期对未来死刑的研究以及司法实践有所促进,以期更好地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95.
陆勇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2-78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对于涉外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问题,以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为优先原则,再依照“物之所在地法”的原则进行法律适用。将债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引入物权领域的规定融合了物权债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也冲击了传统的物权的法理领域,可能不利于国际商事交往中的交易安全。纵观世界,现在大部分国家对动产和不动产统一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原则,“动产随人”的“属人法”原则逐渐在各国的立法中淡化。但是,涉外动产的法律适用问题要远远比不动产复杂,在适用法律的实践过程中又会因为动产的构成因素复杂性与不同动产处所的不可确定性等问题在运用冲突法原则上产生问题,于是,许多国家又为此规定了例外的情形。 相似文献
96.
97.
于静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行政法基本原则适用的必要性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但如何在具体适用中避免原则的固有局限性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行政法基本原则的适用程序为研究对象,将这一过程大致分为适用情形的证成、原则的识别、原则的具体化三个步骤来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8.
现行的夫妻损害赔偿制度适用范围仅限于婚姻法列举的4种行为,不足以全面地保护夫妻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适用条件仅限于夫妻离婚时或离婚后1年以内,不能保护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因此,它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保护人权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
中国涉外收养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尔婵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3)
从目前的涉外收养现状来看,我国属于送养国,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收养中国儿童的强烈渴求.然而,在立法层面,中国涉外收养立法仍存在空白点,特别是对涉外收养效力及其准据法的选择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在涉外收养的立法方面,应将儿童利益作为根本原则贯彻其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