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41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79篇
管理学   160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281篇
人才学   256篇
丛书文集   1765篇
理论方法论   220篇
综合类   10268篇
社会学   1103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55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300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71篇
  2016年   323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1037篇
  2013年   883篇
  2012年   1019篇
  2011年   1238篇
  2010年   1146篇
  2009年   1118篇
  2008年   1092篇
  2007年   920篇
  2006年   711篇
  2005年   585篇
  2004年   504篇
  2003年   454篇
  2002年   424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指示语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英语的人称指示语很少,而汉语拥有非常庞大复杂的人称指示系统。本文首先比较了汉英人称指示语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翻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3.
语域与翻译     
英语在其运用过程中,要求在分清语域的前提下使用得体的语言。得体语言的掌握和运用需要具有选择语域的能力,领悟不同语域差异的认知能力,以及处理好不同语域中恰当对应词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44.
英文杂志《天下月刊》于1935年8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国知识分子主办。作为一份全英文期刊,它倡导中西文化交流的理念,着力将中国文化译介传播到国外。作为作品发表的园地与文化交流的载体,《天下月刊》刊载了大量文化评论与文学译文,具有丰富的文化与文学价值,并为中国文学尤其是现代文学向外传播开拓了先河。  相似文献   
45.
无论是枯燥的学术研究还是通俗讲史,追求的目标都应该是一个,那就是历史的真实。无论我们是否能够得到,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但这个追求始终是推动我们工作的动力。这个目标也符合观众的需要,他们不能容忍假冒伪劣,以假乱真。但是对历史不可能只有一种解释,只要都以求真为目的,多种声音就是很自然的,也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46.
华兹生是国外迄今为止翻译苏轼诗词最多的一位译者。按照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将文本置于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能够更准确地解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实际抉择。华兹生的译诗选篇倾向于山水禅诗和乐观主义诗篇,反映了战后美国社会文化思潮影响下译诗的预备规范。在操作规范方面,苏轼诗歌中的节奏、叠词和对仗等形式特点被折射译入英语的自由诗体中,产生了译文杂合的现象。在初始规范方面,华兹生在源语文化规范和目的语文化规范之间寻求平衡,使得苏轼诗词在异域文化中得到再生与融合,其译作是中美文化折射与融合的结果,对当下典籍英译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7.
孙际惠 《社科纵横》2007,22(12):184
本文试图对韦努蒂的"异化翻译"和奈达的"动态对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二者的理论内涵,指出在提倡不同的翻译策略之外二者在翻译目的、读者对象和读者接受以及文本类型等方面也有着根本的区别,最后探讨二者的贡献和不足。  相似文献   
48.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而文化差异则是翻译的主要障碍。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困难,然后阐述了翻译中处理文化差异常用的理论、策略,再以实例来分析和研究翻译中文化因素处理的具体方法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9.
陈雪雪 《社科纵横》2007,22(1):160-161
本文概要介绍了翻译研究的语言学理论期的理论发展情况,并对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学派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最后对这一时期的翻译研究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50.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译者应当重视图像副文本在中国传统典籍翻译和传播中的作用,以更全面地把握中国传统典籍文化思想,更准确地传播其文化内涵,合理打通传统文化生成语境之路径,切实推进中国传统典籍在西方国家的传播与接受。本文作者在阐释图像副文本在中国传统典籍中具有四种具体的可视化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图像副文本在中国传统典籍翻译中的作用,即呈现典籍真实的叙事方式、丰富注释方式、助力东方文化图式构建,最后提出了完善图像副文本在中国传统典籍翻译与外传中的对策,以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