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3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37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25篇
丛书文集   959篇
理论方法论   134篇
综合类   1560篇
社会学   117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汉魏之际,今文经学逐渐式微,古文经学先后被立为官学,一跃而成为当时学术主流.经今、古文学派地位的更替,自有其学术自身发展与政治需要的原因,还与文字载体的变化密切相关.东汉末年,纸张使用的逐渐普及,有助于古文经学走出民间,引起更多关注.由此看来,文字载体的进步,对于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与转型,确实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纸质文本到电子文献,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也必将成为当今学术发展或转型的外在驱动力,对此,我们应当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2.
本文从百年前严复所译《社会通诠》一书引起的风波开始,就严复关于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论述进行剖析。全文从"问题的缘由"说起,下分翻译问题、思维模式、排外与文明、民族主义与军国主义等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并得出结论:严复是批判封闭式的传统民族主义,赞同开放式的近代民族主义,认为中国民族要挽救危亡,走向富强,光讲民族主义还不行,最根本的是要走出中世纪,实现现代化,融入以近代文明为主导的世界潮流之中。  相似文献   
153.
戴震是中国古典解释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所倡导的以“闻道”为目的,以“强想”、“问学”为手段,以由“词”通“道”为具体路径及其以“权衡兼察”为方法的解释学思想,特色鲜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4.
徽州人的中秋节,虽然已渐渐淡出入们的脑海,但这些微州文化的记忆却更加显现了它的珍贵。徽州人的中秋节,满盛着秋的丰收,洋溢着秋的欢乐。在古徽州,中秋之日,和中华民族大多数地域一样,也都要饮酒赏月,全家团聚吃团圆饭,庆贺天上月圆,人间团圆。然而徽州各县也还有一些自身特色的庆中秋习俗。歙县农历中秋,差不多家家要做甜酒酿,  相似文献   
155.
罗书华 《人文杂志》2008,(1):135-138
庾信与颜之推是北朝散文学的重镇.庾信以创作见长,颜之推的理论有特点.庾信的散文写作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写作以官体文为主,后期作品由前期的轻美流丽一变而为沉重深情,境界幽深而阔大.名作<哀江南赋>更是将骈文的抒情潜能发挥到了极致,将骈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颜之推为人谨重,散文学浸润了深浓的经学思想,他看到了文学"标举兴会,发引性灵"的特性,但对此常抱戒备提防的心思,要求约束控制,以求趋利远害.这样的认识与萧纲的文学观点正好相反.在儒家文化语境中,这样一种观念同样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6.
张越 《学术研究》2008,(2):111-115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吏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157.
六经次序辨     
六经在我国历史上有两种排列次序,"以<诗>为首"的次序,是<诗>在西周春秋时代独特而巨大的社会功能所形成的;"用<易>居前"的次序,是轴心时代<易传>的哲学突破、西汉中期<周易>经传的立于学官和整理修订,使<周易>升华为"大道之原"而后形成的.这两种六经次序是不同时代历史文化现象的标志,其先后出现反映了两周秦汉之间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8.
曾丽容 《中国藏学》2016,(3):164-170
苯教研究是现代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古藏文文献中出现的"■"(苯)一词成为苯教学者论证苯教渊源及其早期历史的基本证据之一。但是古藏文中"苯"与苯教典籍中"苯"的含义却相去甚远,与现代藏语中的"苯"也不是一回事。与之相类似,"■"(辛)也是藏文典籍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词汇,且与"苯"关系密切。作为西藏早期历史研究之一,笔者梳理和对比敦煌藏文文献与苯教典籍中的"■"和"■"的不同含义,通过其词汇意义的历史变迁,结合苯教典籍、教义教理和僧伽组织及寺院的形成时间,结果证明:吐蕃时期的"苯"还只是西藏本土的巫术仪式之一,并非苯教;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宗教,苯教应是在吐蕃王朝结束之后才正式形成。苯教虽然以西藏本地的原始信仰为基础,且名称也源于古代,但是苯教的"苯"不等于古藏文文献中的"苯"。  相似文献   
159.
陈践 《中国藏学》2016,(4):24-33
本文是解读过去发表的吐蕃文献中之古词语内涵,这些典型语词,《藏汉大辞典》中未被收入,或者,即使辞典收入此语词,也不是吐蕃文献中之古词,二者只是同形字而已,如■■,《藏汉大辞典》中为"主义",但在吐蕃文献中作"为首者"解。本文所述之某些古词之汉意,有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发表的古文献中已有定论,只因《吐蕃古藏文辞典》迟迟未能问世,致使研究者没能利用前人成果,造成二次误译,故不揣浅陋,将典型古词语梳理一遍,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坚持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近年来,全州民生支出一直保持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启动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一批教育建设项目,建设校舍182万平方米, 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4700名,教育信息化"班班通"覆盖率达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