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32.
邬国义 《社会科学》2005,(7):94-102
刘恕的《通鉴外纪》是中国史学史上一部古史名作,在先秦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表现出他考知古今变化的历史观、民本思想及人物评价标准等,值得认真的探讨和研究;书中怀疑批评“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构成宋代疑古之风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后来疑古思想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33.
葛焕礼 《文史哲》2012,(2):101-110
关于纪事本末体之创始,传统观点多归于南宋袁枢撰著《通鉴纪事本末》,但史学界还存在着几种未经深入辨正的说法。不可忽略的是,"纪事本末"被确立为独立史书体例的标志,是清修《四库全书》"纪事本末"类目的设立。据四库馆臣所认知的"纪事本末"类史书之基本特征辨正诸说,其中属纪事本末体者只有《通鉴纪事本末》和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后者实先于前者而撰作,故虽然主要靠《通鉴纪事本末》及其效仿者而确立起纪事本末体,但其创始之作,当归于《三朝北盟会编》。  相似文献   
34.
明末张自勋的《纲目续麟》是第一部对《通鉴纲目》的全面订误之作,既承袭了《纲目》"以史明理"的著书主旨,又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纲目史书的特色。它冲破了对朱熹的迷信,表现出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质疑的心学特征;同时,它又注重以考据求义理,体现出向实证性史学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35.
通鉴考异》著作凡例近六十条 ,可归纳为四个层次。一、基本凡例 ,属理论性方法 ,核心是现实政治内容 ,它是当代史概念的基础环节。二、一般凡例 ,属技术性方法 ,在所有凡例中数量最多 ,它是基于史料本身产生出来的一些必要的鉴别和考证方法。三、随机凡例 ,比一般凡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不稳定性。四、辩证凡例 ,许多表面上似乎截然对立的凡例的存在 ,说明《考异》凡例正朝着辩证统一的方向发展。三、四两个层次均属撰述性方法。通过对《考异》凡例的分析 ,有助于准确地认识《通鉴》的史学结构特征和价值  相似文献   
36.
本文认为,明代通鉴学在宋元基础上继续发展,从其著作意旨和内容体例上可分为“续《通鉴》”和“订补《通鉴》”两类,此外亦有阐释义理和改编改作方面的著作。明代有关通鉴学的史书,无论从数量上、种类上,还是史学价值上,总体水平远胜元代,严衍的《通鉴补正》即是其中的杰作。明代通鉴学不仅成就突出,而且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大致以嘉靖为限,嘉靖以前发展迟滞,嘉靖以后著述剧增。而且研究意向也由维护正统和提倡纲常名教,重书法义例,而轻历史向考证发明,辨正是非的务实、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7.
李建 《齐鲁学刊》2002,(2):113-117
司马光《通鉴》史论寓论于史,是《通鉴》全书的有机 组成部分。它的突出特点是,以“礼治”的思想为核心评论历史是非,以君臣为中心论述致 治之道,以“鉴古”“考今”为目的服务于社会现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述史事。《通鉴 》从纪事到史论都围绕着取鉴“资治”的原则,但史论部分更直接地体现了司马光的思想观 点和撰史目的,是《通鉴》的点晴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