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1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此文系作者《<全宋诗>订补》系列论文的一部分,对《全宋诗》的各种疏失进行了必要的分类举证,便于今后修订《全宋诗》时取资参考,使煌煌巨著更臻于完美。  相似文献   
62.
文章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确立的举证时限制度在实践中的困惑进行分析,对有关举证时限制度的理念进行了剖析,通过与英美国家诉讼中举证制度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举证时限的适用,必须是在充分保障当事人的争议点知情权和举证权的前提下适用,以这种理念做指导,才可能解决目前出现的许多模糊、往往会侵犯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邓晓芒教授《再议"亲亲相隐"的腐败倾向》一文误解了孔子文本与儒家主张,也误解了西方经典与先哲苏格拉底.儒家的"互隐"主张是沉默性质的不举证而非无原则的一味庇护.《欧绪弗洛篇》中苏格拉底对欧绪弗洛的追问,瓦解了欧的虔敬观,也否定了神灵体系下为欧所得意的"讼父杀人是神圣的"的道德立场,展示了"苏格拉底讽刺"及苏氏"辩证法"的清晰风格.邓文对苏论辩只在"理性"而无关乎道德立场的解读及苏氏赞成甚至鼓励欧告父的判定,两者自相矛盾,且漠视其"神圣→虔敬→公正"的论辩理路及苏"美德即知识"的致思精神.  相似文献   
64.
举证期限制度对诉讼效率的追求是通过对当事人提出证据的行为设定时间限制的方式来实现的。若要使举证期限制度真正发挥实效,必须从提升举证期限设置的规范层级、明确举证期限设置的时间、厘清举证期限设置的方式和夯实举证期限设置的配套制度等四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65.
丁延龄  余磊 《兰州学刊》2005,(2):153-154,152
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释形式通过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举证期限制度.我国现阶段,多数当事人属于法律上的弱势群体,缺乏必要的诉讼知识和经验,又没有经济能力聘请律师,往往不能提供有效的诉讼证据.因此,往往发生有理打不赢官司的尴尬现象,难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在新的证据规则之下,如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就成为一个必须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目前我国民事诉讼中证据的举证期限的规定比较原则,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实践中适用也不统一。主要表现为:实践中常见的简易程序的举证期限、简易程序转化为普通程序的举证期限、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案件的举证期限、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是否重新确定举证期限等问题上存在一些不尽合理的规定,应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加以合理修改,以实现程序公平,最终达到实体公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对中外合同法理论研究成果和司法实践经验进行的一次科学总结。对新合同法中有关不安抗辩权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探索不安抗辩权的产生条件、法律适用要件及适用后产生的法律效力 ,对正确贯彻和运用这部法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8.
近几年来,随着各地城市建设所涉及的大规模旧城改造,居民动迁所涉及的范围和群体日益增加,由此引发的矛盾也不断出现,有的还相当尖锐,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诱发因素。如何在法治的要求下规范居民动迁行为,使居民动迁中所涉及的多方利益体的合法权益受到应有的法律保护,保证作为动迁中弱势利益群体的居民行使有效的法律救济,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9.
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设置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和效率是民事诉讼乃至司法审判的两大价值目标 ,为了实现公正和效率 ,我国的审判方式改革也历经“四步到庭”、“一步到庭” ,但实施下来不是损害了公平 ,就是有悖效率。究其实质 ,是没有区分好审判过程中的准备阶段、庭审阶段、判决阶段之间的时间期限和任务。本文通过对审前准备阶段的灵魂———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概念、依据的界定 ,以及对国外这一制度的分析 ,力求找出一条合法、可行的庭前证据交换制度的路径 ,从而通向审判的公正、效率  相似文献   
70.
根据司法公正的主旨 ,对我国刑事诉讼举证制度中所存在的控辩双方取证权利、举证义务、对案件知情权的不对等、法庭易处于偏听等现象进行了分析 ,为保障辩护律师对案情的平等知情权和调查取证权 ,保障被告人的质证权利 ,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