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74篇 |
免费 | 318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18篇 |
劳动科学 | 52篇 |
民族学 | 134篇 |
人才学 | 194篇 |
人口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4344篇 |
理论方法论 | 707篇 |
综合类 | 6912篇 |
社会学 | 845篇 |
统计学 | 5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184篇 |
2021年 | 252篇 |
2020年 | 247篇 |
2019年 | 254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96篇 |
2016年 | 241篇 |
2015年 | 410篇 |
2014年 | 746篇 |
2013年 | 691篇 |
2012年 | 827篇 |
2011年 | 861篇 |
2010年 | 758篇 |
2009年 | 880篇 |
2008年 | 1046篇 |
2007年 | 890篇 |
2006年 | 834篇 |
2005年 | 730篇 |
2004年 | 752篇 |
2003年 | 723篇 |
2002年 | 752篇 |
2001年 | 583篇 |
2000年 | 335篇 |
1999年 | 215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131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论社会道德舆论的形成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舆论是影响和评价一定道德现象的重要标准。本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了道德舆论的产生、特征与功能。研究表明 ,优化的道德舆论能对个人、团体乃至政府 ,产生一定的制约与监督作用、指导与鼓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2.
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国内伦理学研究中存有一个"道德权利空场"。随着社会存在的变迁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完满发展,这一坚冰逐步被打破,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维度审视道德权利,在道德权利的学理合法性、内涵、现实意义以及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关系、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的内在关联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道德权利的已有研究成果择要概括梳理,有助于道德权利问题研究的持续、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03.
就当代学者来说,如何从经验考察来验证人是否有先天或普遍的道德情感会是很有启发的道德心理学议题。从道德心理哲学的角度重新解析张载以及王夫之的道德理论。探讨他们对道德的可能性,善的根源的解释,以及他们对恶如何产生,如何对付的主张,我们会发现,张载比较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而王夫之则从道德情感出发。两种理论的比较可以作为我们进一步思考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4.
汤姆.雷根的动物权利论既基于固有价值假设来论证所有生活主体(尤其是动物)的固有价值都要得到尊重,又通过只有理性人才能承担道德义务(从而使道德权利的存在成为可能)的理性人标准确立了其理论的核心内容———生活主体(特别是动物)享有得到理性人尊重对待的道德权利,动物之间则不存在权利和义务。故此,雷根的理论运用双重标准完成了论证。然而,雷根遮蔽了其理论对理性人标准的贯彻与依赖,从而片面地得出只需具有生物学上的种种精神活动能力即可成为道德(权利)主体的结论。这就消解了康德主义道德理论所蕴含的能负担义务者才有价值的伦理意义,而导致道德主体理论在价值取向上的严重错误。 相似文献
105.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非常重视中国艺术精神的阐发及重建。从道德文化哲学角度,他把艺术精神理解成道德精神之"用",显出浓厚的儒家本位的立场,但当他悬置"道德理性",论中国艺术"虚实相涵"之特质,"生化无穷"之"化"境,都深契于庄子哲学,并呼应着他早于徐复观近20年提出的道家"纯粹之艺术精神"一说。唐君毅对"郭象注庄"之"自然独化"一义的延伸阐发,揭示出庄子之"道"实通于中国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06.
一、法律实证主义的分裂--基于"分离命题"的讨论
"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之所以成为理论法学争论最激烈、同时又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之一,原因就在于法律与道德都为人们的行动提供规范性,即如果某种行动是由某一标准引致而来的,而与行为人自身的欲望和倾向无关,那么这种行动就是所谓的"规范性"行动. 相似文献
107.
艾滋病的出现与蔓延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类的道德偏向和伦理亏欠。阎连科、宋江鹏等作家在作品中揭示了艾滋病蔓延过程中的伦理缺失:地方政府错误的发展理念和医疗行业的失序;现代人重利轻义的道德观念和性自由意识的泛滥。通过对艾滋病及其患者遭遇的描述,作家希望唤起全社会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生命价值和健康权的关注。这也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在灾难降临时对人类的生存和命运的忧患意识与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道德素质培养 ,主张通过重生修身、重德养性、重学教化 ,培养“不可夺志”的独立人格 ,追求“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对其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可以学习借鉴 ;而对其时代、阶级的局限性及理论的片面性 ,应该予以摒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