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5篇
  免费   405篇
  国内免费   82篇
管理学   992篇
劳动科学   37篇
民族学   144篇
人才学   180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4558篇
理论方法论   746篇
综合类   7381篇
社会学   873篇
统计学   5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3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206篇
  2016年   256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796篇
  2013年   732篇
  2012年   886篇
  2011年   926篇
  2010年   805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1125篇
  2007年   953篇
  2006年   884篇
  2005年   787篇
  2004年   788篇
  2003年   778篇
  2002年   804篇
  2001年   630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51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21.
《社科纵横》2017,(10):65-68
儒家人伦是人类血缘中特有的一种自然等级。当下对于人伦的创新要注重人伦的秩序性,而淡化人伦的等级性。从等级性来讲,人的生命体具有独立性,任何人不能占有和控制他人的生命,作为独立意识存在的生命体,在存在的意义上来说,都是平等的,包括父母无权占有和控制子女的生命体。从秩序性来讲,人伦的价值依据来自于仁爱,一种自然而然的天性之爱。只有建立在天然之爱基础之上的秩序才具有合法性、合理性、合情性。人伦是一个家庭有序的基石,也是社会能得以稳定的根本所在,能够在社会层面上维系一个民族的道德体系和价值判断,形成这个民族的道德自觉,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2.
22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社会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群体。然而,网络交往具有双面性,它在方便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网络道德问题。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越来越关注,因此对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4.
《大庆社会科学》2012,(4):97-97
辛世俊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实践性品格要求人学应当关注人的现实生活以及人的生存与发展。针对当前我国的实际,人学应展开以下批判:批判“狼道文化”,使人们认识到仅有“狼道文化”远不能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还必须发扬“人道文化”和人文精神,人道主义情怀和人文精神是市场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批判物对人的奴役,使人们认识到仅有物质财富的积聚也不能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还需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225.
建国初期党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通过道德宣传教育、结合政治运动、构建监督体系和发挥典型作用等方法来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建国初期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搞好党风、实现社会风气好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6.
现代性困境中的道德碎片化问题正是由于割裂了人与超验世界的联系而缺少了善作为终极关怀与终极价值,换言之,零散的道德原则是没有终极意义的,这正是其背后所缺少的最根本依据。在缺少整体依据与根本价值而陷入虚无的现代道德境遇下,将善作为理念与幸福是现代性困境诸问题中的一条自我救赎的可能途径。在对善的追寻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具有一致性,都把善作为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指向,善是永恒的目的,是自然与人类在历史中不断展开的具有必然性的蓝图。善是我们应然的永恒追求,是终极价值带给我们的关怀与信仰,对善的存在论回归旨在通过对人类真正幸福的探寻来重构一种人类整体意义上的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22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培养敢于担当大任的青年人。目前,我国对法律人格和道德人格的认识尚不充分,更没有在法律实践和伦理道德生活中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和保护。只有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为根本原则,以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为目标,与高校实践教育活动紧密结合,才能从法律人格与道德人格两个维度上培养和造就新一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228.
刘永安  周荣甲 《社科纵横》2012,27(12):101-102,110
在思考道德冷漠问题时,人们通常把目光聚焦于个体内在的心性品质,而很少去关注和研究个体的行为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这样的思考显然是片面的,它忽视了个体行为与外在社会环境的关系的研究,因此也就不能深入地揭示道德行为缺失的内在机制,这一不足正是我们在探讨道德冷漠问题时需要再思考的地方.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对行为科学的揭示和对“环境责任”的反思为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理论启示我们在思考道德冷漠问题时,不仅要强调个体的自律和责任,社会也应该在遵循行为科学和道德规律的基础上,为引导人们做出善的行为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提供外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29.
近些年,国人已普遍意识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育人价值。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应尊重其历史性,并抱以理性的批判思维去重新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无友不如己者"的传统道德语句所蕴含的价值逻辑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对交友行为的利益结果预期,成为刺激或约束人们交友的主要原因。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平等、尊重、互助,我们不应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对"无友不如己者"价值逻辑进行重构,对于我们如何准确地把握传统道德箴言的深刻意蕴,以及推陈出新地加以批判地创造性地继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30.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神话记忆是神话基因在文学上的发酵与神话密码的现代性重组,主要表现为神话重述、神话意象、神话思维等基本类型,承载着传统与现代的道德内涵和悲剧性的诗性本质,为现当代作家的文学实践提供了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艺术气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