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15篇 |
免费 | 112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42篇 |
劳动科学 | 16篇 |
民族学 | 71篇 |
人才学 | 45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458篇 |
理论方法论 | 196篇 |
综合类 | 2504篇 |
社会学 | 191篇 |
统计学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118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02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105篇 |
2015年 | 187篇 |
2014年 | 332篇 |
2013年 | 268篇 |
2012年 | 280篇 |
2011年 | 303篇 |
2010年 | 304篇 |
2009年 | 300篇 |
2008年 | 329篇 |
2007年 | 277篇 |
2006年 | 261篇 |
2005年 | 185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149篇 |
2002年 | 146篇 |
2001年 | 139篇 |
2000年 | 86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51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众所周知,企业的发展要遵循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笔者认为,探寻企业经营发展和成功之道则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其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企业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关系企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单一指标不能科学地评价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要取得竞争优势,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由一系列因素支撑着。这一系列支撑因素我们称之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2.
<正>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领导干部不论是制定政策、决策,还是贯彻落实政策,实施决策,都必须了解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客观性、辩证性和科学性三大基本原则。一、坚持客观性原则是领导干部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坚持客观性原则,从客观实际问题出发搞调查研究,并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这是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最重要的基础性原则。它要求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首先 相似文献
93.
<正>什么是大学之道?首先我们必须分辨清楚,古时的"大学"与近现代教育上所使用的"大学"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古时的"大学"是"大人之学也",而"小学"是15岁以下少儿学习的内容。另外,大学也泛指大学问,或者博学之意。古时《大学》一书中所讲的大学之道,是对于做人的要求,以达到德才完美无缺的最高境界。而近现代的大学是指区别于初级教育(小学)和中等教育(中学)的最高教育机构。在近现代教育中所谓的大学之道,是指办大学的理念、大学精神、校园精神文化、校训和办学方针等。有时候,也把大学之道泛指为研究和掌握高深学问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4.
95.
96.
时下,小说《杜拉拉升职记》被大多数人奉为职场宝典,由其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话剧更是火爆各大影院、电视台、剧场。之所以风靡,是因为杜拉拉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靠个人奋斗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员成长为一个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人们可以在她身上或多或地看到自己奋斗的影子。探究杜拉拉的成功之道,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年轻机关干部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97.
在2002年国家批准开办EMBA教育的30所院校中,大部分商学院已经趁势而起,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但是,也有小部分因为能力欠缺,正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与MBA教育的经历极其相似。 相似文献
98.
在历史中,对《尚书》性质定位的有两种学说,一种认为《尚书》道事,一种认为《尚书》记言。前者发端于《庄子·天下篇》“《书》以道事”,盛行于先秦与西汉;另外一种起源于《礼记·玉藻》,经过刘歆、郑玄等人的创造发展出了“言为《尚书》”的说法,盛行其后。“言为《尚书》”说法影响深远但又存在缺陷,因而在历史中引发了跨世纪的辩论,如清儒对唐人刘知几的驳斥、当代学者金景芳对汉学刘歆的批评。经过辨析,“言为《尚书》”实为方便说法,“道事”系列说法更符合《尚书》本质内容的定位。 相似文献
99.
中国传统艺术中存在一种“无为”艺术哲学观,根源于老庄的“无为哲学”,自唐宋以来逐渐突显。它与“有为”不同,是一种非自我意识、非执于法、非功利性的观念,指向一种无法被人的智识所穿透、出自本然的自发性创作方式。张涟“高坐与客谈笑,但呼役夫,某树下某石置某处”的园林置石艺术创作状态正是对这一观念最为生动的诠释。以此状态为媒介,我们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这种“无为”艺术哲学观:首先,它是一种“变识为知”的认知观,强调对无身理智的打破,凸显“智的直觉”;其次,它是一种“遗技合道”的技法观,区别于“技中见道”,其所突出的既不是罔顾法度,也不是心为法执,而是法随心转的状态;第三,它是一种“法天贵真”的性情观,标举独立自由、纵恣不傥的艺术人格,将古典园林置石艺术引向对生命本真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无为”艺术哲学观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置石艺术中追求不似之似、不假斧凿、不求名石等新风尚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