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51篇
  免费   788篇
  国内免费   229篇
管理学   4061篇
劳动科学   169篇
民族学   254篇
人才学   801篇
人口学   93篇
丛书文集   6874篇
理论方法论   1448篇
综合类   15971篇
社会学   2196篇
统计学   2001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530篇
  2022年   562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585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243篇
  2017年   556篇
  2016年   762篇
  2015年   1198篇
  2014年   2137篇
  2013年   1975篇
  2012年   2167篇
  2011年   2346篇
  2010年   2122篇
  2009年   2363篇
  2008年   2576篇
  2007年   2015篇
  2006年   1770篇
  2005年   1499篇
  2004年   1499篇
  2003年   1337篇
  2002年   1276篇
  2001年   961篇
  2000年   700篇
  1999年   401篇
  1998年   238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对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华 《统计与预测》1995,(6):24-25,43
对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中南财大李金华社会发展,指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统计中,社会的发展并不强调一个社会运动的动态过程,而主要指社会在某特定时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所处的水平。设计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对社会在一定时期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3.
事实与价值──决策中的两类前提、两种评价和两种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行为决策的角度出发,对价值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在行为决策中,存在两类范畴不同的前提:即事实前提与价值前提。两类前提之间的不可化约性决定了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价时会有两种不能相互替代的评价:即真值评价和价值评价。事实上,两类前提的具备和两种评价的进行是在两种过程中完成的;即与事实有关的认知搜索过程和与价值有关的欲望水平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就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出发,分析现今教育被严重异化的状况。通过初步探讨教育被异化的种种表现,寻找教育被异化的原因,从现行教育的评价标准、目的、教育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等方面来寻找原因,希望以此来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达到教育异化问题最终被解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5.
我国“研究性学习”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课题。到目前为止,其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简要梳理了我国研究性学习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然后就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追求、内涵和特征、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一些代表性观点,进行了概括性综述。  相似文献   
106.
张松 《社科纵横》2006,21(5):10-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外,又有着自身鲜明的特征。它是法治经济和理性竞争的经济,同时又必须有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与这三个特征结合的问题。这给我们对道德功能的实现问题的研究拓展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7.
海马 《金陵瞭望》2006,(16):16-17
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面临现实和理论上的“双重困境”:一是遭遇“道德无序”或“道德缺位”的实利主义时代;二是在道德准则上呈现超高标准化的“圣贤道德”的特征,一下子难以进入实践层面。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相似文献   
108.
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是截然不同的社会教育手段,但它们又有内在的一致性。法制教育对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它既可以通过法的强制力量迫使人们从内心深处自觉自愿接受社会所倡导和认可的思想及道德观,使之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同时又可以通过法制的强制力量抑恶扬善,从而确保人们用社会所提倡、所认可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9.
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4大依据,指出了实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新课程下的教育评价:趋势与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结合国内外正在进行的评价实践,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新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在评价主体上呈现出主客体之间渗透的互动过程;在评价目标上强调鉴别性与导向性并重;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质性与量化之间融合的多元化走向;在评价途径上突出目标性和过程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