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57篇 |
免费 | 427篇 |
国内免费 | 12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23篇 |
劳动科学 | 16篇 |
民族学 | 182篇 |
人才学 | 63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4148篇 |
理论方法论 | 771篇 |
综合类 | 6794篇 |
社会学 | 374篇 |
统计学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259篇 |
2022年 | 258篇 |
2021年 | 368篇 |
2020年 | 321篇 |
2019年 | 284篇 |
2018年 | 142篇 |
2017年 | 226篇 |
2016年 | 270篇 |
2015年 | 458篇 |
2014年 | 717篇 |
2013年 | 630篇 |
2012年 | 813篇 |
2011年 | 868篇 |
2010年 | 819篇 |
2009年 | 831篇 |
2008年 | 938篇 |
2007年 | 803篇 |
2006年 | 759篇 |
2005年 | 661篇 |
2004年 | 532篇 |
2003年 | 492篇 |
2002年 | 387篇 |
2001年 | 339篇 |
2000年 | 266篇 |
1999年 | 113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3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屈振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6):101-104
以环境伦理为视角审视和批判现行环境法制,是当代中国环境法在研究方法上的重要特色。然而这种批判的研究方法在近来竟也遭遇了批判,从而引发了对这种研究方法本身的重新审视。现代伦理的视域本身是多元化的,故以其为生成背景的现代环境法,也不应仅拘于环境伦理的视野内。以环境伦理为唯一方祛的环境法研究路径存在着诸多理论不足,必须突破传统研究范式的局限,从更为宽广的伦理视野中,以多元化的伦理视野解读环境法,这也将成为现代环境法研究中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32.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进入21世纪的今天,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价值和和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孝道文化构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伦理文化,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今天的中国人,包括世界华人仍具有强大的影响魅力,但是,由于传统孝道文化的复杂性、多元性,其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文化应是判断地继承,而且,更重要是取传统孝道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重建起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33.
情、理、法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意蕴 ,在不同社会人际关系的互动和社会秩序整合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从人的自然属性意义上说 ,情是本能的情欲 ,理是人独有的用以控制和调节人的欲望和行为的一种能力 ,法是人为了生存而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 ;从中国古代宗法伦理社会角度说 ,情是基于血缘的亲情及推演 ,理是血缘人伦之礼 ,法的积极含义等同于礼 ,消极的一面是刑 ;在现代法理社会中 ,法是基于人的主体性 ,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的规则体系 ,理则是人对自身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合理的设计和选择的理性 ,情则是作为人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和人性提升。可以说 ,情、理、法决定人的基本生活样式 ,三者作为人的共同属性始终是构成伦理体系的三个基本维度 相似文献
34.
孔令举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12-14
伦理学力图从生活的层面来揭示生活的目的、生活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因此,伦理学不是一种伦理观点,不是从伦理的角度去看问题,而要从道德的角度去看问题,从生活中揭示价值。人的概念必须从人道目的论来约定和定义。人需要按照人性的规律去生活,而不是按照规范去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人的价值和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35.
素食自古有之,但在当前,素食族迅速流行起来,呈现勃兴的态势。素食族流行既有佛缘,也有尘因,从伦理的视角看,他们都载荷着价值,具有价值诉求。对其进行伦理透视,探究其伦理意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
37.
列维纳斯的“他者性”伦理认为,“他者”具有绝对的差异性,我与他者是非对称的伦理关系,自我是“为他”的责任主体。在“他者性”伦理视野下,师德失范主要表征为沉迷私利偏离育人本位、自甘沉沦以致陷入平庸、规制方案催生伪善行为。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关系异化,即异化为“占有-被占有”的物我关系以及“认识-被认识”的同一关系。以他者性伦理思想为参照,除了构建师德外铄友好环境之外,教师自身也要从认识主体变为伦理主体,锤炼责任和爱的伦理品质,培养自律自强的精神之欲。 相似文献
38.
高尚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0(3):27-33
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科技成果开发应用,在发挥相应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科技伦理悖论,即科学防控与自由权利、科技研发与责任关怀、科技产权与公平分配等之间的矛盾与争议。通过构建疫情防控中的个人相对自由权利、负责研发机制和科技成果公平分配等伦理准则,有助于消解科技伦理悖论,为取得防疫完全胜利提供伦理保障。 相似文献
39.
40.
作为马克斯·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理性主义渗透在他的相关研究著作中,其所强调的人的理性在人类诸文明发展中起到的决定作用更是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然而西方经济伦理中的个人主义至上的本质以及弊端在成就资本主义兴起的同时,也为其衰亡埋下了祸根。与此相对,中国传统伦理所倡导的是个人与群体相统一的群体主义理性,通过内化成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维系着五千年文明的传承,在21世纪的今天,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式为世界的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