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64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41篇
人才学   25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691篇
理论方法论   249篇
综合类   2586篇
社会学   1063篇
统计学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565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580篇
  2010年   649篇
  2009年   567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賨)是秦汉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其部族敬信鬼神,慕求长生.汉末当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五斗米道政权时,其部族纷纷前往投奔,信奉道教.西晋时(賨)族后裔李特、李雄与北方流民一起进入蜀地,得到当地以范长生为首的五斗米道组织的大力支持,建立了以道教思想为治国方略的大成国.  相似文献   
12.
谁的乖     
小猪 《人生与伴侣》2008,(12):42-43
早上开手机,看到午夜时分的信息: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西游记》为吴承恩所著提出质疑,并依据宋元之际陕西的全真教密史。提出祖本〈西游记(平话)》其实是道教文学奇葩。而校者“华阳洞天主人”即闫希言师徒,他们应是今本《西游记》的最终定稿人。  相似文献   
14.
简论王安石与宋代儒学之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鉴于宋代“学废庙兴”的现实及其危害,王安石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既批判了时人“变学为庙”、将学术宗教化的错误,又运用先秦儒学的本旨和原则,创造性地去解构释、老体系,以原儒的宗法理念拯救了宋代学术“宗教化”的危险,为宋学的形成开拓了新径。  相似文献   
15.
审美心理图式是审美主体进行文学活动的心理根据,是其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戒。审美心理图式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具有不同的层次构成、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存在形态和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有大雅,也有大俗。所谓“艺贵拙,然必大巧之拙。”做到了大俗,其实也就达到了大雅的境地。在日常写作中巧用俗笔,就是大雅,雅俗共赏是人们的审美意识,也是人们最简单的审美观。白居易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观点。“时”“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大俗,而生活也是大雅。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往往都有自己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从而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承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才是人类发展的正确走向。道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在新的世纪里,它将和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一道产生其强大的吸引力。道教文化蕴涵的许多合理思想,对现代社会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佛教和道教,均有其各自的养生观。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养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具有学术理论意义,而且对构筑小康社会,预防疾病、增强人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在校大学生对文学名著的价值取向,贴近他们的思想热点和心理需求,挖掘外国文学名著的启发警示意义,有助于提高人文素养,提升思想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20.
儒、释、道的人际交往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集中的统一体,社会生产关系是决定人际交往关系的决定因素。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必然发生某种关系,可统称为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儒家、佛教、道教均有其各自的人际交往理论和实践,认真总结儒、释、道三家人际交往的经验教训,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