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472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877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31.
《庄子》和《抱朴子内篇》分别是道家学说和早期道教思想的经典,它们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庄子》从"道"的立场来观照死亡,在精神层面上解决了对死亡的超越问题;而《抱朴子内篇》则把"道"与神仙道教联系起来,认为成仙才是得"道"的标志。二者生死观的差异导致了葛洪对庄子思想的非议和指责。  相似文献   
532.
本文主要以历史记载和考古发现为依据,探讨了巴蜀地区在秦汉三国时期的巫术与祭祀、风水、道教的发源及其兴起等。  相似文献   
533.
古往今来商业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儒、释、道三家均有各自的商贸观,认真分析并总结三家商贸观的精华与糟粕,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发展市场经济,不但具有较强的社会借鉴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34.
535.
李道纯的真常之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内丹修炼的基础上 ,李道纯提出了“真常之道”的范畴 ,认为它有五个方面的含义 :无名无言、永恒不变、变动有则、顺应中和、虚静无为。其中的核心是虚静、中和。李道纯以真常为宗 ,真常之道这一范畴的提出 ,把本体论与本源论、体与用、形而上与形而下、先天与后天等二元对待的范畴有机地打合在一起 ,从而把道家、道教哲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李道纯真常之道的思想 ,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536.
张宇初"承传老庄,穷究天人"、"融儒入道,适应时代"、"学兼三教,博学多才",丰富和发展了道教教义思想.  相似文献   
537.
杨君 《社科纵横》2003,18(4):38-39
本文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常见词汇"阿练"、"练师"的适用范围、含义进行了分析,指出前者有一个重要用法长期遭到忽略,即为民间对僧人的称谓,后者则主要用作对道士的称谓.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两个称谓在词义上的一致性,以及由此所反映的中国普通民众对于佛道二教等同视之的心态.  相似文献   
538.
李红春  陈炎 《求是学刊》2002,29(5):92-98
在儒、释、道三教发生裂变的中唐时代 ,中唐诗歌在美学面貌上表现得异常丰富、复杂。此时的诗人在较为自觉的审美理想的指导下 ,逐渐形成了相对明晰的美学流派。在众多的流派之中 ,择其大端可分为以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的“浅切派”、以韩愈和孟郊为代表的“险怪派”、以刘长卿和韦应物为代表的“隐逸派”等三支。从文化资源上看 ,这三种美学倾向显然分别与儒、释、道三教存在着相当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539.
陶渊明、谢灵运其人其文深受道教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者常常只强调陶、谢对于道教的虔诚皈依,事实上皈依之路,艰难而执着。陶渊明和谢灵运作为道教徒在艰难的求仙之途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使其在异常昏暗的政治环境中仍能保持超然、自由的心灵境界。另外,道教教义对于天命的敬畏与对于自然的亲近也深刻地影响到了陶、谢的世界观,使之形成了一种对于自然与天命双向认同的态度。这一点对于准确理解陶渊明的“委运任化”观和谢灵运“守道顺性”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0.
唐代的中秋玩月诗与道教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其写作时间多在开元天宝后,正缘于唐玄宗时期道教的兴盛。而《叶净能诗》中的玄宗游月宫传说,可视为唐代中秋玩月诗流行的故事背景。其诗境与道教神仙传说相融合,多趋清冷,而不同于后世中秋赏月的团圆氛围。道教中的许逊信仰,更为八月十五玩月的娱乐化提供了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