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472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877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9 毫秒
781.
道教是倡导贵生的宗教,对于生命的价值有其独特的见解。道教强调形神相须,生道合一,以为欲长生就必须安神固形、性命双修。其中以重生恶死为显著特色的道教生命哲学观,是道教庞大教义体系中一块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这一生命哲学观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潜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82.
彭茵 《南京社会科学》2006,(10):101-107
元末隐于寺院道观善诗的释子黄冠颇多,除了抒写隐居情怀以外,由于其特殊的社会氛围,释道诗人与释道诗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从元末释道诗人与世俗文人的交游唱和中可以发现,元末释道诗人明显地呈现出世俗、颓废甚至放荡的一面,这正是元末文学发生胚变的一种征象。此外,考察元末诗僧和道教诗人的经历和交游,还可以发现,本来水火不容的僧人和道士,却因为文学因缘而时有交谊,甚至师徒相授。其原因在于,对乱世之下为逃名而隐于寺院道观的僧道来说,物质利益对他们并不那么重要,相反,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这些逃禅学道以避世的文人因此而达成了在宗教信仰上求同存异的默契。  相似文献   
783.
《四川社科界》2005,(5):28-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1986年设立以来,共资助了12000多个项目。我省(不含重庆市)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64项,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金额1226.4万元,推出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持,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4.
赵志 《阴山学刊》2003,16(3):66-70
中国历史上的秘密结社主要分为秘密教门和秘密会党两大系统,至清代后期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出现了融合的趋向。从金丹道教与天地会等会党组织的交互关系,可以看出这一社会现象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785.
赵芃 《齐鲁学刊》2004,(4):128-130
道教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自然观,二是建立在生态自然观之上的生态保护思想。道教生态观是道教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对于我们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86.
道教文化在古丝绸之路的传播除了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外,还有一条从四川经云南至缅甸、印度、中亚的西南丝绸之路,从秦汉至明清时期,这条道路成为道教文化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亚传播的重要路线。西南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古老的道教文化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道教文化传播影响比较大的国家有柬埔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越南、缅甸、老挝、泰国等,在古代道教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87.
李远国  李黎鹤 《天府新论》2021,(4):封二-封三
道教符法是指道教的符箓、灵图、念咒、掐诀、步罡、雷法等法术。在道教科仪斋醮、炼养修持中,随时随地都可见到符法的应用。可以说,无符无法不成道。  相似文献   
788.
李白乐府名篇《上云乐》是否含有景教意蕴,学术界颇有争论。揆诸文本并结合葛洪《太清金液神丹经》、西安所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敦煌景教文献与开封犹太人碑刻等相关文献中的旁证,可知"道"与"大道"可指异教法门,"元气"为景教士借用之道教术语,女娲、盘古之名为西方神灵的音译或意译,而李白的身世决定他接触景教士的机会极多,故而可推定本作品应当为景教歌辞,应作于唐玄宗或唐肃宗时期。  相似文献   
789.
神秘的梅山文化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特色,本土的梅山教与外传引进的儒、佛、道、元皇教及融合贯通、互补兼容的现有宗教之间,存在着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极为复杂关联和各种离奇的传说.以至于各种史料记载和讨论研究,均出现诸多矛盾,存在诸多争议,须经专家学者致力澄清.  相似文献   
790.
从泰山道教石刻看武则天的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平 《东岳论丛》2007,28(3):92-97
武则天对道教是颇为迷信的,她不但亲临泰山参加了封禅大典,而且还9次派遣道士赴泰山行道,是唐代奉祀泰山最勤的统治者。她巧妙地利用泰山行道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同时还利用泰山行道来祈求长生神仙。她打破了历代封禅不准妇女参加的陈规,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与反传统精神。她是中国历史上在泰山留下最多历史痕迹的统治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