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470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863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71.
道教风水生态哲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失衡和环境恶化引起对生态环境理念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识到西方技术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后果转而向东方寻求智慧。道教因追求成仙得道、长生不死,重视生命炼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受到关注。道教风水是对道教生态理念的集中体现。道教风水以修炼成仙和传道布教为目的,以环抱有情为其生态伦理观,重视手足完全的身体观和逢凶化吉的转化观,这些漫溢着生态环境理念的思想,有可能对当今生态环境观念的探索提供新线索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72.
道教信仰是人对超越有限存在的无限整体--道的体悟和把握.这种体悟和把握既超越世俗之人的经验之外,又是生活于具体时空中的世俗之人通过日常的修道来实现的,因此,出世与入世就构成了道教宗教生活之两极.古代道教在出世与入世中倡"即世而超越",表达了立于人世间以追求"得道成仙"的信仰特色.本文以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为出发点,通过分析道教的出世与入世.来说明当代道教所面临的挑战是在伴随着现代化而出现的宗教世俗化潮流中,如何既从理性角度为人们提供一种生存意义与文化价值,又保持道教本有的出世性与神圣性之特点,以在今天的新文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3.
在"三国热"的影响下,三国故事已然成为日本历史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华裔历史小说家陈舜臣也对三国故事情有独钟,开始从日本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立场上去审视三国历史与人物,突破了《三国演义》的固定视角和历史演义写法。在历史小说写作理念上,陈舜臣继承了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传文学写法。而在三国历史观上,他颠覆了"拥刘反曹"的正统观,从多元标准出发去衡量三国历史与三国英雄。  相似文献   
974.
哲学思想是早期全真道教文化体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但根据时下学界的研究成果,人们多把该道派的内丹说或内丹修炼作为探讨的重点,而对作为最高理论层次的哲学思想或忽略不提,或将其与丹道说一锅煮,以致使全真道的哲学思想淹没不显。丁原明、白如祥、  相似文献   
975.
瑶族道教承自汉族道教,两者均以成仙信仰为其教义的核心。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认为两者的成仙信仰分别以重来世和重现世为主要内容。在成仙方法上,汉族道教重内外斋的结合,而瑶族道教只注重外斋。在神仙居地和仙阶攀升条件等方面,两者也存在一些同、异之处。  相似文献   
976.
本文在对黑龙江省佛教、道教信仰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佛教和道教在黑龙江省的基本情况,并对佛教和道教在黑龙江省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分析,认为两教基本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该文对黑龙江省佛教和道教工作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77.
瑶姬形象的生成与演变与时代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原始宗教盛行时期,瑶姬负责诱导生殖,以其职业的神圣性受先民崇拜.战国时期,瑶姬成为不死之神女,其功能是满足异性的长生及情欲之需求.在后期的道教文献中,瑶姬成为具有贞专之性的上仙.  相似文献   
978.
本文勾稽文献 ,以确凿的史实证明了道教已在两晋年间传入凉州 ,从而实现了晋史研究中考古材料与历史文献之“二重证据”的互补。道教西传的原因 ,除军事外 ,主要为移民、战乱、凉州士人返乡等。道教的西传加速了中国东、西部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979.
道教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宗教,一直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致太平”的政治理想并进行了深刻的理论阐述。道教“致太平”的政治理想表现为人与宇宙万物的和谐协同发展,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公平、平等,个体生命存在的身、心和谐健康等等,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儒家的人文主义特色的“大同”理想相比较,道教的政治理想是自然主义的,具有更为宏大的理论视野和深刻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980.
本文探析了中国宗教文化禅和道教对塞林格的影响,阐示了其作品中塞林格对禅的理解和表达道教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