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59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4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2篇 |
劳动科学 | 16篇 |
民族学 | 70篇 |
人才学 | 139篇 |
人口学 | 13篇 |
丛书文集 | 1543篇 |
理论方法论 | 273篇 |
综合类 | 3296篇 |
社会学 | 456篇 |
统计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74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93篇 |
2018年 | 44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163篇 |
2014年 | 282篇 |
2013年 | 258篇 |
2012年 | 262篇 |
2011年 | 349篇 |
2010年 | 329篇 |
2009年 | 428篇 |
2008年 | 458篇 |
2007年 | 355篇 |
2006年 | 385篇 |
2005年 | 348篇 |
2004年 | 466篇 |
2003年 | 333篇 |
2002年 | 303篇 |
2001年 | 265篇 |
2000年 | 210篇 |
1999年 | 123篇 |
1998年 | 73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朱德发从人类视野探讨了集体英雄与个体英雄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在精神意识深层开掘了集体英雄和个体英雄的灵魂构成,认为英雄既有个性主义意识又有集体主义思想,二者并非对立而是有机统一的。王寰鹏认为,梁晓声知青小说的英雄主义既带有浓重的历史印记又体现了人性的本能,歌颂英雄主义和反思历史是梁晓声知青小说中同时存在的价值追求。李宗刚认为,“十七年”文学英雄叙事是中国革命这一宏大历史的缩影,其中隐喻着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最终走向更伟大的胜利;同时,英雄叙事还契合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需求,满足了主流意识形态时“个人魅力型权力”的眷恋。李钧从英雄性格入手,比较了《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与《天下荒年》这两篇小说的英雄观及其文化哲学的差异。张伟忠通过对《人间正道》和《抉择》中的改革英雄形象的艺术分析,认为他们身上既有对传统君子型英雄人格优秀品质的继承,也有对当代改革英雄品质的发扬光大。改革英雄的人格结构并不全是现代性的,其中还有权威人格和长官意志等传统人格负面因素的残留。杨新刚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英雄叙事小说具有如下特征:从“英雄的人”向“人的英雄”的转进;英雄类型的世俗化和当代性;游走在主旋律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叙事策略;由反传奇性向生活化叙事抵达等。 相似文献
62.
政治人格与政治文化的特点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政治人格与政治文化的含义和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对两者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63.
论开放社会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便从整体上、本质上进入了开放性社会,同时也就形成了与封闭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特征。开放性社会最根本的特征,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开放性的社会生产方式,即走向社会化的占有方式与扩大的商品经济,并由此决定和形成了开放性社会的其他特征:政治生活中以多数性、公开性与合法性为基本原则的民主政治;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各领域社会交往的经常化、国际化与普遍化;以人格独立为基础的人的发展的自主性与多元化。 相似文献
64.
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论语》理想人格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研究<论语>文本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而是"君子"."君子",既是孔子<论语>言说的主体,也是孔子<论语>的理想人格追求.而"君子"作为一种区别于"圣人"人格的理想人格类型,主要相对于知识分子而言.知识分子人格问题的提出,既与知识分子阶层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崛起有关,又与对其作为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的充分显现有关.君子人格的理想构建,既基于对"礼"的合理性与"仁"的主体性的价值认同,又是对通过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使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行动上达到对"礼"的自觉维护的一种预期.立足于现实性生活实践,完成对君子人格的模式设计和对知识分子的现实人格的价值提升,既是孔子<论语>思想的基本点和着力点,也是其所以能够引领儒家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前进方向的深层原因.科学地继承孔子人格理论的合理内核,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崇高追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5.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在轴心时代开创的两个重要文化基点.在中国文化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两种文化构成了士人进退出处、塑造自我人格的重要参照.从人格塑造的导向来看,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倡导自然人格,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则崇尚社会人格.对现代社会而言,二者仍是构建理想人格不可或缺的文化参照系. 相似文献
66.
67.
贰臣是一种人格概念,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国古代儒家忠君思想观照下的产物,与传统的华夷之辨相关。在地域上,表现为南人北仕;在民族上,表现为汉族士人出仕少数民族政权。由于时代的不同,仕金宋人作为贰臣,有着独特的心态,其人格特征更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他们对金代初期的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8.
依托士大夫阶层实行全面文治,是宋代政治文化最重要的特点,也是促使宋代儒学高度发达,士大夫阶层政治主体意识、精神自觉意识同时高涨最重要的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宋代儒学最终发展出一套独立于政统的道统观,成为此后中国政治哲学中的重要观念.揆诸历史,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复杂的过程."师道"观念经中晚唐至宋初的古文运动,逐渐在儒家学者思维世界中渗透,而在宋真宗、仁宗两朝渐渐完善起来的经筵制度,使得士大夫依凭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优先权,逐步取得对君主的教育权,并将道德规范加于君主权威之上.在士大夫以道自任的基础上,形成道统脱离政统而自足的契机. 相似文献
69.
依告知同意原则构建的个人数据保护制度面临着过度收集、擅自披露与滥用等问题的严重挑战。公权保护路径存在监管力度、范围及效力的局限性,而传统侵权法上的损害观念架空了数据主体的私法救济权利。因此,为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扩张侵权法上损害的含义。法律上可予赔偿的个人数据损害应延及两类新型损害:数据主体遭受次生损害的风险,以及社会分选歧视、数据监控、自动化决策等造成的人格利益减损。在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时,为解决风险与人格利益减损所产生的经济量化与举证责任之困境,《个人信息保护法》应采用知识产权法中广泛适用的法定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70.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1):98-102
实现"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李长之的文化理想,希望在西方文化视野中对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再认识,发现中国文化的"内生之光"。他在批评实践中秉承主观历史观的理念创造性地重新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将部分传统浪漫化,以期发掘理想的中国文化应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对李长之文化理想的考察将有助于重审近年来一系列"文艺复兴"规划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