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1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229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67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340篇
理论方法论   171篇
综合类   2336篇
社会学   169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庄子技术思想博大精深。在庄子哲学里,“”是世界的最高本体,也是人所追求的最高价值。“通为一”是庄子技术价值创造的本体论基础,“不开人之天,而开天之天”,“以天合天”是人工巧夺天工的要旨。庄子最早意识到技术的两重性,反对“以物易性”,是技术异化思想的先知先觉者。庄子奉行以“”释“技”、假“技”求、由技而、“技进乎”的基本立场,追求技术的艺术、审美和养生价值,认为技术价值的真谛不是功利,而是“体”、“得”和“成”。  相似文献   
882.
作为东西方哲学的代表人物,庄子与海德格尔的哲学尽管在外在表象上有所差异,但是它们却有内在的相似性,形异而神似:在形而上学层面上,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反思和批判,关注生命活动本身;在具体体系建构方面,中心范畴具有超越性、本源性和创生性,主张齐同生死;思维方式方面,克服主客二分,主张对立面的辩证统一。可见,二者在精神境界上有相通之处,存在着可比性。  相似文献   
883.
"无"是老子哲学中一个重要范畴,本文力图以"无"为立足点来重新阐释老子的哲学.老子哲学以""为本体论,""具有无形无象的特点,是对一切实有的超越,其本质就是"无"."无"不是无形无象的原始之气,不是无限,也不是乌有,而是指对"有"的无限超越,这是一种否定的形而上学.正因为老子以"无"为本,所以老子哲学决不是权谋之术,而是主张因顺自然,追求体无的生存智慧.有"无"为哲学基础,老子的哲学充满了无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884.
老子的道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和亚里士多德在活动年代、思想流传的形式上相似,的规定性和“四因说”的规定性相当。老子的论的理论性质大约相当于亚里士的德的“四因说”,但在某些方面又与“四因说”有重大区别。在对的规定性的表达方式上,则和《金刚经》相似,体现了东方人共同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885.
无论是“问学”还是“尊德性”,都只注重人的德修养,注重客观事物的伦理意旨,因为儒学的本质是修身为本的为政之学,其主旨是不可能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的,所以儒学的盛行尤其是理学在明代的一统天下,严重影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86.
君主是专制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与国家的治乱存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淮南子》在总结前人君主观念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建立起自己的君主观体系。它的君主观体系强调“”之于“治”的功用。围绕着“”,以“治”为重心,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治在”,即君主的产生、君主的素质、君主的统治方式。  相似文献   
887.
子思、孟子、荀子代表着战国儒家中的三派,孟子代表的是王派,荀子代表的是制度派,而子思则代表德派。子思一派的《诗经》传本与今本《诗经》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是战国众多传本中的一种。此派于《诗》没有多少解读性的话语,而全部指向了人伦德的兴喻与确立。《诗》在这里已不再是“礼”的说明书,而变成了修养心性、完善人格的精神法典,体现出一种新的德理想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88.
近代以来,日益迫切的家国救亡、文化危机感受,使诗歌载、弘的价值指向重新得以强调.宋诗派和同光体诗人通过对中国诗学的开山纲领"诗言志"说进行不同层面的考察,试图复活已被中西文化、新旧文化话语冲淡了的诗精神.诗歌"写忧言志"功能的重新开掘,既是对传统诗歌诗精神的发扬,又饱含着与世运相连的苦心与文化危机意识,指引着近代诗学精神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89.
一个国家没有世界级的杂志,很难说具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男性杂志出现晚,相对于庞大的女性杂志群发展明显滞后。由于中国男性在中国文化视域和现实世界中的重要地位,以男性为目标受众群的男性杂志在国人眼里也具有极高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期待值。本文总结了国外男性杂志成功之:文章隽美,Esquire的核心竞争力;性、幽默和服务,Maxim的成功模式;创造"GQ"生活:GQ的成功之,试图为中国男性杂志的发展开辟一条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890.
作为宇宙间万物自然的生命原初域,""乃是万有大千生命之源,是生命内在活力之所在,也是生成与构成"美"的基元之域。由此出发,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推崇创作活动中"触目‘’存""与‘’合一"。文艺审美境域营构讲究"艺合一",追求"意在言外",崇尚"油然而然""自然天成",推崇心物交融、人与万物一体;主张文艺创作活动中将人的性情、志趣赋予万有大千,强调文艺创作者个人的修养、性情,注重心性与景象融合、"艺"""合一,"以艺显""艺以真"。认为创作活动之妙,在于或寄情感,或吐心声;或象征,或比兴,或言志,或寓意,物我合一,意象一如,情景相交,心物融合,"以艺卓""艺互通""艺相融""艺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