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9篇 |
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0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人才学 | 21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44篇 |
理论方法论 | 47篇 |
综合类 | 287篇 |
社会学 | 112篇 |
统计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1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刘燕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258-260
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从事某些工作,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可表现出人类的情感,人类正面临着一场机器人革命,机器人将被赋予更多的人性,伴随而来的道德问题,对人类社会将造成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22.
高速搬运机器人是代替人类劳动,完成搬运工作的一种工业机器人,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产品的包装与运输。文中阐述了高速搬运机器人包括串联和并联2种类型的发展现状、开发基础以及应用前景。通过对以往高速搬运机器人的研究和分析,在三自由度Delta并联机器人基础上,增加旋转自由度,并利用照相视觉技术,实现水平移动中不同姿态吸管及胶体炸药卷的抓取和装箱;开发四自由度搬运机器人,通过2组串接的平行四边形机构,确保终端抓取器姿态始终保持水平,实现各类成品的码垛包装。 相似文献
23.
为了提升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多轴同步控制精度,课题组将一种近似势能函数引入到设计的新型控制律中,提出一种新型的
非线性PID偏差耦合同步控制策略,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LaSalle不变性原理证明了所提出的控制算法可以保证闭环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实验结果表明:
新型的非线性PID偏差耦合同步控制策略与传统的线性PID控制策略和非线性PID控制策略相比较,系统的位置误差和同步误差收敛速度均明显加快,并且同步误
差减小了70%,达到同步要求的时间缩短了80%,超调量降低,同步控制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有效的改善了工业机器人同步控制系统的协调性及动态品质。 相似文献
24.
李志祥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62-69
如何提升人工智能的道德能力,使人工智能体的行为选择更符合社会伦理规范,是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伦理问题之一。随着人工智能自主能力的快速提升,人工智能体越来越需要在具体情境中作出自主行为选择,这意味着人工智能体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能力。缺乏纯粹实践理性的人工智能不具备自我立法能力,没有情感欲望牵制的工具理性却可以理解并应用来自人类的、具有先验意义的道德法则。来自人类的道德法则不可能以人工智能为目的,而只能以人类自身为目的。从伦理学理论的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义务论、功利论,还是德性论,不仅理论自身存在各种特殊缺陷,在规约人工智能时也存在种种困难,均无法独立承担作为人工智能体基础理论的重任,当务之急是以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共识作为人工智能体的自然行为法则。单纯自上而下的道德内置法,无法应对具体行为情境的复杂性;单纯自下而上的自主学习法,难以保障自主学习结果的道德性;只有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才能使人工智能体成为一种既服从人类道德法则、又具有一定道德自主能力的道德机器。 相似文献
25.
仿生运动机理模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必须针对特定的应用场合和不同的硬件系统选择不同的控制模型和最优参数,使实际效果达到最佳。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DSP与LabVIEW,对仿生运动机理模型进行实时在线离散化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控制模型的在线切换、参数的实时修正、模型的在线离散化、LabVIEW和DSP的实时通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时性好、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26.
27.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里,一部看上去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机器人正在“练习”识别茶杯和药瓶,时而还会“唱”上一首歌。相关科研人员说,这种陪护机器入主要用于辅助老年人生活,争取两三年后实现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8.
29.
在“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的趋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机器人工程学综合课程设计课程为例,该文设计了以学生为中心、以科创项目和竞赛为牵引的项目式混合教学方法,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行以成果为导向的过程化、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考核方法,构建“课程+项目+竞赛”三位一体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丰富学生的科创成果,并助力教师的科学研究,实现教与学的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30.
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高校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的高度融合,并逐步构建“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创融合”背景下,将项目式教学方法引入机器人综合设计课程中,形成创新教学模式。按照“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标准,对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模式、评价与考核指标进行改革。该文介绍了以六轴机械臂为案例的教学实施过程,并指出该教学模式的反思方向,肯定了该模式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