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72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68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378篇
理论方法论   62篇
综合类   877篇
社会学   7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自古以来,藏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独特的方式保护着大自然,进而产生了独特的自然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深心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通过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可窥探古代藏族先民对自己生活的环境——大自然的朦胧认识、崇拜到竭力保护这一过程,本文阐述了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均衡互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永恒的主题与朴素观念。  相似文献   
52.
行政诉讼禁令判决,是指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人民法院作出的,要求行政机关不得实施某项行政行为的判决,是法院为制止违法行政行为可能造成的潜在性风险的一种预防性的判决方式。我国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现有权利救济机制存在环境司法治理模式边缘化、政府环境风险监管责任乏力以及事后救济难以恢复生态环境等缺陷,因此,亟有必要在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引入行政诉讼禁令判决并进行相应的制度构建,从而达到防范环境风险、树立司法权威和保障农民环境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3.
王闿运《楚辞释》着重从时世政治的角度解读《楚辞》,围绕屈原“兴楚返王”的愿望、“荐列众贤”的举措和所谓“款秦误国”的罪名三个重要政治节点展开。这种政治化阐释的背后有其纵横思想的主导和深刻的政治寄寓,并在客观上打上了求新尚奇的烙印,对其弟子廖平的楚辞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楚辞学史上掀起一股尚奇疑古之风,并推动楚辞研究朝求新求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4.
经学大师王闿运经学思想自成体系,是晚清学术嬗变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环。从流派归属、治经重点、治经方法、有无创新、治经价值取向等方面分三个时期对学界有关王闿运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梳理,指出:对王闿运经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任重道远;王闿运经学本身较为复杂,绝不能作简单的肯定或批评,应对其经学文本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揭示其真正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从而给其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位。  相似文献   
55.
涉核邻避冲突是中国核能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四个典型案例的考察,发现当下涉核邻避冲突呈现出公共价值输出的非理性化、新媒体情境下冲突形式的耦合化、民众抗争行动的社会学习化三个特征。文章通过理论探析和案例验证发现相对剥夺感背后的封闭决策、锚定效应影响下的认知失衡、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信任阻碍、人际互动状态中的群体行动共同构成了涉核邻避冲突的生成逻辑。最后,以生成逻辑为基准,在敏捷治理理论指导下,分别从科学决策、矫正认知、建立信任、阻断转化四个维度提出了敏捷应对涉核邻避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56.
《蝇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也是二战后世界文坛颇有份量的一部小说。小说因女性角色缺席而历来颇受争议。女性缺席实际上是英国荒岛文学的一大传统,《蝇王》并未冒天下之大不韪。小说所表现的主题——人性之恶——也为女性缺席留取了可商榷的空间,而小说结尾则从另外一个侧面暗示了女性缺席只是表面现象:正是女性缺席突出了其在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57.
58.
运用基尔凯戈尔的宗教存在主义解读《雨王汉德森》的人物塑造、结构和情节。在人物塑造上,汉德森的内心体验再现了该哲学个体存在的定义;在结构上,汉德森在美国和非洲的三段生活经历象征了该哲学所描述的美学的、伦理的和宗教的三种生活方式;在情节上,汉德森顺应内心“我要”的呼唤远赴非洲探寻“爱”的真谛,体现了基尔凯戈尔宗教存在主义的精髓。汉德森的个人追求实乃贝娄为全人类设计的宗教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59.
王徴的研究是探索陕西天主教历史与现状而绕不开的一个课题。北京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毛瑞方于2006年在《中国史研究动态》第8期上撰文发表《王徴研究学术史回顾与展望》,文章全面梳理了自清初以降至当代研究王徴的学术作品,细致入微,逻辑宏观。另外作者还展望了今后研究应当努力的方向。对王徴的研究综述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的研究成果开始,主要是总结30年来学界对王?研究的重点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0.
"哲学王"是柏拉图的一个重要思想,人们往往只是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它,由此形成了各种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通过阅读《理想国》的文本探讨"哲学王"的真正含义,可知"哲学王"就是拥有真理性知识之王,也是一种集理论智慧和实践智慧于一身的理想人格。这是一种理想的乌托邦,它对我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具有范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