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64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384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152篇
人才学   8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347篇
理论方法论   374篇
综合类   4402篇
社会学   475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96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363篇
  2014年   683篇
  2013年   451篇
  2012年   477篇
  2011年   519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中国新思想家在1920年代中后期积极倡导“生活之艺术”观,尝试为中国的新生建造整体的理想道德与文明体系,这是1920年代的重大思想事件。“生活之艺术”观既是一种理论模式,包含实证科学时代的世界解释系统、“人学”解释系统与文明史观,同时也是一种通过文明批判逐步建造道德与文明体系的实践模式。它由蔼理斯创建,经过“中国化”的理论改造后,成为根植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新“认识性装置”。周作人等新思想家立足“生活之艺术”的理论系统,针对中国各类具体伦理事象作出文明批判实践,力求逐步推进道德与文明的总体性建构,但国民革命时期加速败坏的社会道德却令周作人等新思想家丧失了建造新道德与新文明的信心。  相似文献   
82.
侯宗辉 《甘肃社会科学》2012,(5):174-177,183
两汉之交窦融据守河西的初期,粮荒蔓延于整个河西地区。窦融集团因时制宜,先后采取核定吏员编制,缩减吏员廪食数额;纠察隐藏私占瞒报现象,完善粮食支出核查制度;禁杀马牛、安置随军家属,增加农业劳动力;打击私铸钱币与掘冢贩卖衣物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径;以及颁布以谷为俸的官俸新制等等一系列举措,及时地解决了粮食危机。这为河西窦融集团成功地排解周边羌胡势力的夹击,保境安民,并支持光武帝消灭陇右隗嚣割据势力,平定巴蜀公孙述,完成全国统一战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3.
原忠恕     
刘梦溪 《文史哲》2021,(1):5-15+165
"忠恕"是贯穿孔子学说的一条思想主线。"忠"与"诚"可互训,忠者必诚,诚者必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自己不喜欢不希望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恕"和"忠"一样,都是"从心",即发自于内心的道德理念。心诚则忠,恕也必须基于心诚,但心有诚却不一定就能"恕",与"恕"最接近的是"仁"。如果没有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的精神,礼乐相融的和乐美境不可能出现。适合于今人和尔后之人的恕道,也可推及古人,章学诚称"恕"为圣门之大道,而"文德之恕"是学者论古所必需者也。陈寅恪先生在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上册所写的审查报告中提出的"了解之同情",是任何学人欲阐释古人之著述和学说,均无法避开的基本学术立场。  相似文献   
84.
江轶 《船山学刊》2010,(1):180-184
早年杨度研习传统的帝王之学,后力主君主立宪,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实行帝制,失败后又一度热心张勋复辟,随后又毅然追随孙中山,为在中国实现民主共和而奔走,而晚年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杨度一生中的政治思想变化是较大的.但这也是那个时代众多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而不断追求真理的真实写照。不能简单地以投机论之。本文拟对扬度政治思想做一简单评析,并试图揭示其嬗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5.
从周代的政治体制及礼治原则考察,周代为旧君服礼制体现了对旧君故臣关系的贬抑。然而,由于受到以恩义相维系的旧君故臣关系发展的现实和孔子独断论诠经方法的影响,先秦原始儒家对为旧君服礼制的递相重释,使得该制度负载起了儒家理想的君臣之道的内涵。此后,汉晋礼家以此为基础,在经典与社会互动的诠释取向下对此古礼进行了层累诠释,最终推动经典制度在晋代的新变。这显示,中国古代以求道为取向的层累诠释对于经典礼制的开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陈徽 《江淮论坛》2007,(2):117-121
孔子论仁,实乃指称人之全德也.然其仁之内涵的具体展开、仁和礼之间的内在相关性以及作为“为仁之方”的“忠恕之道”的实际推行,无不彰显着深刻的情感张力.对情感的洞察和重视不仅使孔子的仁学思想焕发出亲切活泼的精神并使其中各主要范畴之间的关联得以血肉丰满,而且,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实践特征也充分地展现出来.相应地,孔子的仁学乃至整个儒家思想便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
探讨古典诗学中"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的特点,认为这两种境界都是诗学所需要的,在艺术上难分轩轾.如"诗史"作品多"言欲"的"有我之境","简古"诗风时有"无欲"的"无我之境".  相似文献   
88.
庄子的齐物思想在整体上浑融一体,但其中又有层次可循。"万物本齐"是在肯定万物各自差异性的同时强调万物在本源上的一致,从而为"是非一齐"提供理论上的基础。"天人之齐",实质上是通过齐是非而对万物本然状态的复归。这三个层次共同包含了"不齐"与"齐","无物"与"物"的巧妙辩证,也生动地构成一种递进中的循环,超越中的复归。最后,齐物思想的最彻,是天人无分,"齐"物"同泯。  相似文献   
89.
濠梁之辩以惠子之问开端,惠子质疑类与类之间相知的可能性,庄子则以人与人之间相知是否可能的问题来试图化解惠子的辩难,然而惠子复以质疑个体与个体之间相知的可能性反诘庄子;濠梁之辩以庄子之答结束,然而庄子之答的逻辑存在片面性,若从另一角度解释,也可认为其是庄子对惠子的姑且之答。庄子承认个体之间的差异,但又认为万物通过道而得以整合;在道境观照下,庄子所言的鱼之乐,既不是与道体合一的纯粹抽象的感受,也不是鱼自身所体验的感受,而是两者相融的特殊精神形态。惠子虽然言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但其所见的天地一体实则是平铺的一体,其所言的泛爱万物实则是机械地爱物。惠子以形观形的思维方式与庄子以性观性的道境视野相别殊甚。  相似文献   
90.
梅尧臣堪称宋代田园诗的开山祖师。在两宋诗人中,他的作品率先集前朝历代田园诗之大成,将陶王田园隐逸诗、中晚唐田家讽谕诗和《豳风·七月》的艺术传统网罗殆尽,并完成了从一味蹈袭到自立风气的重要转变。为范成大等田园诗人导夫先路。梅尧臣田园诗的形式、风格、题材、体式等均对宋代诗人产生示范作用,其开创的四时体田园诗对宋人影响颇大,沉着朴实和平淡自然两种风格均开两宋田园诗风气之先,田园风土诗和农具诗的题材类型被后继者效仿,绝句组诗和五律体的选择也对后世诗人有所启发,成为宋代田园诗惯常采用的体式。总之,梅尧臣的创作成为两宋田园诗重要的艺术渊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