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47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13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01.
儒家经典《孝经》与现代伦理剧《守望幸福》共同关注的焦点是"孝"。《孝经》论述的是古代"身心合一"的伦理幸福,《守望幸福》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了孝亲幸福,是现代影视版的《孝经》。孝亲幸福的研究对于矫正当今社会幸福的认定偏颇和标准模糊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2.
有人说:“人生是一部书,信念是最好的前言。”常德市临澧县合口镇有位退休干部叫卞德舫,他的人生也是一部厚重的书。他晚年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孩子们做些事情,为关心下一代献出一分心力。  相似文献   
203.
现有研究更多关注居住隔离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影响,但忽略了不同居住空间类型造成的层级性影响,其背后的路径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发掘。本研究利用2013年CMDS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包含社区、住房及邻居类型等多种邻里因素的分层模型,展开具体的居住空间层级效应检验及其内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社区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融合程度既受邻里建成环境、住房等客观物理因素的影响,也与社区活动参与、邻居类型等社会资本条件密不可分,社区环境通过社区活动参与对社会融合产生影响。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可以通过增加社区内住房的异质性、改善邻里环境以及鼓励社区活动参与等有效措施,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204.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我们鼓起勇气再度前行。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希望在一代代山村教师的付出中慢慢地孕育。  相似文献   
205.
<建筑人文的守望>以随笔的形式对建筑与诗歌在审美艺术上的共通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在精神上的共通与联系作了精辟的论述.桥梁和塔是书中作者最钟爱的两种建筑,也是其笔下最灵动、最美的两种建筑.在物质功能之外,它们被赋予深刻的象征意味,从而散发出更为丰富的内涵.二者同时又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作为建筑学家,作者以人文精神在建筑与诗、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筑起一架桥梁,竖起一座尖塔,塔尖桥影,交相辉映.也正因此,作者被评论家称为"建筑人文学者".  相似文献   
206.
守望儿童的精神世界--论李凤杰儿童文学作品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文学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因此,人文关怀应是儿童文学创作中应有的艺术视角.李凤杰的儿童文学作品关注儿童的生命意识和生存环境;注意培养少儿的独立自强意识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信念;强调社会及成人对少儿成长应有的正确指导和帮助,起到了守望儿童精神世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7.
陈兰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17-19,8
本文通过黎族古代地方风物传说论述其创建家园的艰难历程和守望家园的斗争精神,借以揭示黎族早期社会发展轨迹及民族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208.
“妇怨”叙事是中国现代文学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往往以已婚女性的“情殇”悲剧为表现题材,去深刻揭示新女性在自由婚恋过程中的灵肉痛感.阅读作品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妇怨”叙事在不同性别的作家笔下,呈现出了两种截然相悖的不同形态:男性作家一般都是从思想启蒙的社会角度,去同情被弃女性的不幸遭遇;而女性作家一般则是从个人情感的生命体验,去抨击男性人格的虚伪本质.因此,两种不同形态的“妇怨”叙事,恰恰反映出了不同性别的作家群体对于五四思想启蒙的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209.
香港和澳门的街坊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鉴国 《社区》2002,(7):61-61
街坊会或称街坊福利会,是香港与澳门地区的一种民间社区服务组织。这些街坊会联络邻里感情,守望相助,兴办各种福利事业,并代表居民向政府机构反映民意,发挥了邻里民间社团的良性功能。成立于1951年的旺角街坊会,为促进街坊福利事务,于1979年兴起“陈庆社会服务中心”,内设多用途社区会堂、长者活动中心、会议室、活动室、自修室、图书馆、康乐室。中心主要由安老服务部及社区综合服务部所组成,秉承街坊会的“守望相助、休戚相关、患难相扶、移风易俗”的精神,配合社区需要,提供专业社会服务。香港有些街坊会还向内地提供各项捐助。如洪水桥…  相似文献   
210.
居住空间有限、绿化环境有限、邻里交往淡漠的现实使许多城市居民对“归园田居”式的、充满人情味的乡村生活十分向往。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和蔓延,使人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互助是共克时艰的重要支撑。城市居民对充裕的生活空间与紧密的邻里关系的渴望进一步提升。探索鼓励邻里交往活动发生的空间因素,促进社区社交网络的构建,是新的居住社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策略的大背景下,功能复合、特色鲜明的郊区社区建设逐渐开展,这是一种实现城乡一体化、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的居住模式实践。生活在这类新型郊区社区的居民,在没有亲缘联系与宗族文化凝聚的情况下,自发形成了紧密的邻里社交网络。探索这类新型郊区社区居民社交网络形成的原因与相关的空间因素,有助于在新社区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更为主动地引导良性邻里社交网络的建构。文章以坐落于广西南宁市郊的南国乡村为分析案例,通过现场调查与居民访谈探讨以城市中产阶级居民为主体的新型郊区社区的邻里关系构建,分析邻里交往空间是如何参与并影响这一构建过程,总结促进邻里交往的公共空间建设原则为构建复合型社区功能空间、强调社区特色与归属感、营造自然和谐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