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郑孝胥是我国清末民初的政治家、书法家,同样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诗人。由于郑孝胥晚年失节,做了伪满洲国的总理,他的行为为人不齿,20世纪之前对于郑氏的研究历历可数,对于他诗学方面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近20年来,对他的研究、尤其是在诗学方面的研究才初见成果。学界对郑孝胥研究所关注的领域主要在书法、郑孝胥日记、海藏楼诗等方面。这里我们将对郑孝胥的研究现状进行爬梳。  相似文献   
12.
海藏楼内外的郑孝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藏楼在郑孝胥的生命里是有重要作用的,他的诗集就是以海藏楼来命名的.海藏楼内外的郑孝胥反映着他易代之际矛盾而痛苦的心理历程,也记录着他从一个文化遗民到卖国汉奸的历史变化,走出海藏楼正是他生命的转折点.海藏楼具有多方面的历史与文化象征意义,解剖海藏楼与海藏楼诗对于我们认识郑孝胥以及当时的"文化遗民"现象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孝胥是同光体代表诗人。其诗学宗趣较为广泛,宗宋而不废唐,对明代宗唐诗论持批判态度。在创作实践上,于唐宋诸家皆有宗尚,但有所取舍。于唐取韦应物、柳宗元、孟郊,于宋取梅尧臣、王安石、苏轼,形成了自己清苍幽峭的创作风格,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从其诗学观中我们可以窥见到同光体诗人的诗学宗趣。  相似文献   
14.
郑孝胥为首的绅商,经过多方筹措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创建起日辉织呢厂,其中郑孝胥个人对厂的发展可谓费尽心血,他充分利用个人影响以及个人与官府关系积极筹措资金,开拓销路,企业危机时又多方努力。不过作为一个绅商在发展近代企业中又有明显的不足,无论是资金筹措,市场定位还是企业管理都有需要改进之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郑孝胥这类绅商真心希望通过努力来发展经济,当然也确实为近代企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孙爱霞 《理论界》2010,(8):128-129
郑孝胥一生跨越晚清、民国两个历史时期,历经诸多事变,惹下许多是非:他既参与了维新,又于辛亥鼎革之际,遁迹沪滨;既遁迹沪滨,又欲出山调节革党与满清矛盾;调节不成,则又誓以遗老终;隐居天津期间,既反对溥仪出关,又护送溥仪出关。这些反反复复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的是郑孝胥的品性,即所谓好名利、大言,又重私心者。  相似文献   
16.
正"五一"长假期间,去了江西铅山县一趟。由县纪委有关同志指引,观看了古人建造的"白菜碑"。经人介绍,方知这座"白菜碑"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对今日党员干部如何走好人生路有重要启迪。这座"白菜碑",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省句容县人竺继良出任江西铅山县令时建造的。1616年春季的一天,正遇饥荒,竺县令忙完了公务,让人取来一方长  相似文献   
17.
郑孝胥和晚清文人的文化遗民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遗民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遗民".同以往"易代"不同,清王朝的崩溃对文人而言已不再只具有政治含义,而更富于文化含义.几千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面临着空前的挑战,文化失落的痛苦使他们具有一种共通的"文化遗民情结",他们的所有言行几乎都与这种"情结"相联系.从文化遗民的意义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矛盾、复杂的郑孝胥,更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綦维 《东岳论丛》2004,25(4):149-153
明末清初的德州学者卢世(氵隺)为人简佚明彻、嗜酒好书,极富个性魅力.他爱杜至深,读杜诗竟达四十馀遍.其<杜诗胥抄>,选抄杜诗去取允当,<大凡>、<馀论>中则包含了许多精微深入的杜诗学观点.略去皮毛、发微抉髓、发人未发是卢世(氵隺)论杜的突出特点.他是杜诗学史上一位有独到成就的研究者,深得清初文坛领袖王士禛的赞誉.  相似文献   
19.
郑孝胥书法研究主要涉及书法艺术、历史地位和郑孝胥在上海期间的书法生活等三个方面。相关研究中存在着对史料挖掘不够深入和研究面较窄等问题,应在丰富史料的同时注重史料的相互结合并进一步加强郑孝胥的家学和交游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三坊七巷历来就是众多鸿学硕儒的聚居之地,更是福州标志性的文化名片,其中国光体闽派陈衍、郑孝胥、何振岱等代表人物或出生居住于此,或慕名搬迁至此,或讲学、交游于此,均受其文化氛围影响乃至相互浸染,进而化作共同推动福建发展的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