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95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66篇
理论方法论   92篇
综合类   1014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国粹与国学——评章太炎的学术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桃坊 《云梦学刊》2009,30(1):14-20
中国近世的革命家和学者章太炎是国粹学派的重要人物,又是第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学大师。他是从固有的学术观念来保存国粹,提倡国学的。他以为国学的内容即是儒术和读经,治国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小学而研究经学。他所理解的经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古文经学派的经学,其治学目的和途径是遵循古文经学派的道路。由于受国粹派保守思想的影响和古文经学派门户之见的局限,章太炎在有关国学论著里表现出复古的倾向.他不是以求真的态度来对待新资料和新学科的,由于好奇和恶新使其治国学的道路陷于困境与歧途,为我们现在研究国学留下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72.
哀辞作为哀祭文的一种文体形式,文献记载始于东汉。随着文体的演变,至唐代古文革新运动,古文家韩愈将哀祭文作为了改革的对象.哀辞的适用范围扩大了。《欧阳生哀辞》便是其硕果之一,它对哀祭文的贡献在于:从文学理论的高度揭示出了一条文体演变的规律,并用实践作了充分的证明,阐明了韩愈的“文道合一”观。除了中唐的社会现状和艺术审美规律的促进之外.韩愈的生死观作为他人生观、价值观中重要的一方面,与韩愈成为唐代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73.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成熟的历史散文.修辞技巧的成熟应用,上古语言特有的古朴质实,实录中孕育的记语体例,以及言者阐述政治观点中产生的基本论证方法,对先秦诸子、历代政论文、史书体例、官方文书以及后世行文风格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它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4.
樊伟峻 《阴山学刊》2009,22(6):35-37
汉代古文经学对文学的创作深有影响。古文经学不为章句之学.追求简明的文风,消解了长篇巨制,文学创作也由繁趋简。古文经学不谨守家法师法,讲求兼通,能博采众长,故古文经作家能够出入经史,表现题材也包罗万象,几乎无所不至;而且作家的思想也不为经学所拘,开始表现内心的情感:同时,古文经学反对谶纬,迷信成分极少,这在客观上增强了文学的理性批判精神,这在政论散文中表现得尤为鲜明,同样的光芒在汉赋和诗歌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75.
论柳宗元的"化骈为散"与古文形式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形式的确立依赖于韩愈、柳宗元对文章形式的革新.柳宗元少学时文,受六朝、初唐骈文影响颇深,其古文"化骈为散",即化对句为散句,骈散结合,化典雅为通俗,不用或少用典故,化简单的对句为散句长联,将骈文的声韵辞藻方面的特点运用于散文之中,化骈文声韵为散文声韵,使散文一样具有声韵美,多用虚字,形成新的文气.柳宗元之所以改革文章,并取得突出成就,是因为他对骈文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同时也是因为他在贬谪中试图表现自己的才智,以引起朝廷的关注.  相似文献   
76.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双证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证融通"指通过学历与职业资格两类证书内涵的沟通与衔接,实现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的融通, 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模式.构建科学的双证课程体系,建设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校企联合,构建职业技能鉴定平台等,是实现双证融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7.
政策问答     
正《劳动保障世界》愿与您时时沟通,当您遇到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有关的问题时尽请与我们联系长春市人民大街1485号0212室门磊(收)Email:menlei3000@126.com1.我是一名女工,曾在一家公司从事电焊工作达11年之久。此后,我改行进入另一家单位。一个月前,年满45周岁的我,按照法律规定的有毒有害工种提前退休的条件,去办理退休时,却遭到劳动部门拒绝,理由是我的档案中并没有任何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记载。原来,公司在档案中对我的工作经历,只是简单地写明了起止时间,并没有详细记录具体的岗位、工种。虽然我随即提交了自己的《金属焊接操作证》以及六级电焊工资质证书,但  相似文献   
78.
以小说为古文是明末清初时期一个很重要的文学现象,渊源自明中叶以来王学左派"厌常喜新,慕奇好异"的思想作风;在艺术形态上,它呈现出描叙细腻生动、破体及以怪奇为韵致的美学追求。这一文学现象的出现,带来了明末清初这一时期中国散文表现手法、文体形式、内容风格以及美学形态上的变化,极大地丰富了古文的艺术表现力,是古文在艺术与美学上的一个巨大创新。  相似文献   
79.
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在校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在校期间会报考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社会上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越来越多,而证书含金量却越来越低。对此,本文拟提出一种新的"课证一体化"模式,借鉴该模式,解决目前我国转型中的应用型高校的课程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过程中的脱节问题,并论证该模式的可行性。这无疑对推动中国应用型高校改革和发展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尚书·虞书>所记内容主要为我国古代帝王世系的起始时代--尧舜禹时期的有关情况,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是今人能见到的最早的传世文献史料,其文本中蕴涵有非常重要的上古和谐观念,概而言之,包括同构互赢的自然观、"舍己从人"的治事观、"明试以功"的考绩观、注重"克谐"的用人观、宽爱礼让的人际观、"八音克谐,,的文艺观、"惟刑之慎"的刑罚观和"惇德柔远"的民族观.这些朴素的上古和谐思想是我国几千年绵延不绝和谐理念之源头,在经学昌盛的华夏历史长河中,这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曾沾溉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哲学思维、"家和万事兴"的处世理念以及"政通人和"的政治诉求.今天我们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之理论,正是对这一传统文化之精髓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