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4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30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湖湘文化兼容性特征的形成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兼收并蓄 ,融汇百家 ,是湖湘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一特征影响了湖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孕育了湖南历代精英 ,对湖南的学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湖湘兼容性文化特征的形成1 .先楚时期的战争征伐与文化融合。夏商西周三代 ,在湖南称为先楚时代。湖南先楚时代的居民是荆蛮、越人、濮人三大部落集团和部族。先楚时代的湖南居民创造了颇有特色的土著文化 ,如越文化 ,就是特色鲜明的土著文化。近年在衡阳、祁东、资兴出土的土墓葬罕见礼器而多兵器和云雷纹、菱形雷纹等大量几何印纹陶以及独特的墓葬形式 ,都说明了古越文化迥别于中原文化而具…  相似文献   
42.
杨杨 《社区》2008,(11):38-40
谁能想到在云贵高原上有这样一个村落,它完整地保存着缠足的活的历史资料。作者的家乡六一村是中国最后的缠足部落。云南青年作家杨杨创作的《摇晃的灵魂——探访中国最后的小脚部落》一书,解读出六一村缠足习俗的秘密,我们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3.
"精卫填海"神话反映了炎帝神农氏与东夷蚩尤氏冲突的历史,炎帝携女娃东巡蚩尤族领地导致了女娃被害的惨剧,炎帝借用鸟图腾和人死化生的观念,虚构了精卫鸟衔西山之木石以复仇东海的故事。女娃被害促进了炎黄部落的联合,引发"黄帝擒蚩尤"的战争,而决定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战争的胜败,乃在于南方苗蛮集团中的一支——处于良渚文化圈的女魃部落加入战斗,但战争并没有给女魃部落带来利益,导致了其不能回故土又被迫北迁的结局,这也解释了良渚文化突然由盛转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4.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流传了一千多年,高原古国吐谷浑也灭国一千多年了.  相似文献   
45.
吴利中 《学术探索》2003,(12):63-65
原始宗教是原始氏族———部落制社会的伴生物,是氏族制社会的上层建筑。适应氏族———部落制的社会存在,原始宗教的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初民的生存需要和群体组织延续的需要,原始宗教在事实上从诸多方面满足了这种需要,在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史上体现了其应有的文化价值。可以说,如果没有原始宗教及其文化功能的发挥,人类文明的维系、积累和传承就失去了精神的动力。  相似文献   
46.
关于古“辰国”与“三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古“辰国”与“三韩”在朝鲜半岛南部存续的时间、性质问题,从辰国之名及其地入手,梳理有关文献,指出:辰国只是朝鲜半岛南部的原始地名,而非国家实体,而“三韩”正是在“辰国”这一地区发展起来的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47.
本文在分析8世纪末至9世纪前期葱岭东西地区政治形势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突厥语、 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史料的记载,认为该王朝为乌古斯部族的克尼柯部落于9世纪20年代所建。  相似文献   
48.
杨恩玉 《文史哲》2006,(6):105-110
北魏离散部落开始于登国元年(386),即《魏书·官氏志》“登国初”的记载是可信的。被离散的对象包括被征服部落、降附部落和原有部落,其范围基本上是北魏境内所有的游牧部族。它以氏族或家族为单位,将游牧部落分解为若干小部分,使原来的君长大人变成了国家直接统治下的、有服役纳税法定义务的地方基层官员。它没有强迫牧民改从农业,并随北魏的军事征服逐步推行。北魏离散部落不仅削弱游牧贵族的势力,加强国家对他们的统治,增强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而且把游牧部族纳入了封建制轨道,加快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  相似文献   
49.
作为青海古老的藏族世居部落,拉安部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青海的长治久安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明清之际,由于东西蒙古大举入驻青海,迫使环湖地区各藏族部落向黄河以南迁移,拉安部落亦同其他藏族部落一样,遭受背井离乡之厄运。随着蒙古族的衰落及清政府抑藏扶蒙、分而治之、那彦成"查办番案"等政策的干预,两族之间产生了数百年的草场争夺矛盾。之后西宁办事大臣福济筹办安置事宜,为移入河北的拉安等八个藏族部落分地划界,形成"环湖八族",从而稳定了持续百年之久的藏族北移局面。本文以部落的发展纵横为脉络,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与口碑资料,对其族源、族名由来、形成、分流、兴衰及发展现状做了较为客观的概述。  相似文献   
50.
真正的馈赠     
传说,在很久以前,草原上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蒙古族部落部落中有一对情侣,女的叫呼伦,能歌善舞,才貌出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