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153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54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05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585篇
社会学   348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17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同样是对于建国后中国农村生活的表现,同样是陕西本土作家,但柳青的《创业史》却与杨争光的《从两个蛋开始》有着明显的区别:《创业史》的根本特征是日常生活的政治化,而《从两个蛋开始》的根本特征却是政治的日常生活化。  相似文献   
12.
上海旅游业要抓住世博会的契机,开拓上海都市旅游发展的新局面,营造旅游大环境、构建大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大市场和构筑大旅游格局。  相似文献   
13.
普希金与莱蒙托夫是19世纪俄罗斯诗坛最伟大的两位抒情诗人。他们所处时期相近,但创作风格有较大区别。通过从诗歌的题材、格律、语言和基调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出造成两位诗人创作区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适逢《延河》杂志创刊50周年之际,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和《延河》编辑部联合举办的“陕西文学创作研讨会”于3月28日在宝鸡文理学院召开。来自《延河》编辑部、宝鸡市文联,以及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的作家、评论家、学者共3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延河》杂志与陕西文学  相似文献   
15.
文化建设是都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渝中区是重庆的都市中心 ,在重庆市和渝中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 ,应当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重点讨论文化建设在都市建设中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并提出一些发展都市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文学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市场化的特点。新的趋势是俄罗斯作家的媒体化、文学作品的网络化和文学语言的晦涩化。这一时期文学的3个热点板块是新侨民文学、宗教题材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7.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社会的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盛唐,频繁的战争、火热的生活,吸引了文人仕子的关注,开阔了视野,写下了昂扬壮美的边塞诗章。并且那种自信的、自豪的、开放的、开拓的、创造的、创业的“盛唐精神”,必然深刻影响着当时的许多诗人,并且直接体现到他们的诗作当中。  相似文献   
18.
论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兼论《怨诗》的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安五言诗女性题材的兴起,由建安时代的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促成,必然因素由建安的时代文化氛围所决定,偶然因素由发生在建安中后期的三组事件引发。五言诗最早的女性视角写作是曹丕与徐干。曹、徐之作,呈现了由男子视角向女性视角转型的过程。传为班婕妤的《怨诗》,也应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论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五四现实主义的重要支脉,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小说与20年代的“乡土小说”不同。在文艺大众化进程中,一方面,歌颂了新社会、新农村、新农民,另一方面,又从民族性格与民族文化层面剖析了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的历史沉疴。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一生多是在隐居和旅途中度过 ,他的诗大多以山水、田园、旅游为题材。以清旷之笔意 ,抒狷介之情愫 ,有的诗以清高自鸣 ,却又微寄怨思。纵观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 ,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自然本色美 ,即观赏对象和描写题材的自然化 ,创作个性和创作风格的自然化 ,理想人格和高扬个性的自然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