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23篇
  免费   783篇
  国内免费   214篇
管理学   4014篇
劳动科学   183篇
民族学   1373篇
人才学   636篇
人口学   90篇
丛书文集   8993篇
理论方法论   1777篇
综合类   14935篇
社会学   2710篇
统计学   509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656篇
  2022年   531篇
  2021年   691篇
  2020年   650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662篇
  2015年   939篇
  2014年   2362篇
  2013年   1941篇
  2012年   2412篇
  2011年   2830篇
  2010年   2583篇
  2009年   2713篇
  2008年   3408篇
  2007年   2225篇
  2006年   1649篇
  2005年   1579篇
  2004年   1217篇
  2003年   1022篇
  2002年   1045篇
  2001年   1004篇
  2000年   691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历史学家借助历史范畴或概念整理 ,编排和解释历史事件。“现代性”概念是 2 0世纪历史编纂学的核心范畴 ,它指出了大多数国家 2 0世纪历史发展的目的。本文讨论了“现代性”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的特征的内涵及其对 2 0世纪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文学接受理论的比较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现代的接受理论在探求文学文本意义上有着两种决然相反的思路一是对作者之本意的执着的探求,一是对读者在解读文本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张扬,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由此提出了建立当代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理论构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指导,适当借鉴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的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加以整合,从而形成具有较大包容性与科学性的文学文本解读理论,即注重历史视野与美学视野的融合.  相似文献   
43.
伍子胥的事迹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左传>到<伍子胥变文>,是从史书到文学作品的改变,伍子胥则由历史人物变成了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本文以<左传>为本,兼及其他文献,探讨<伍子胥变文>的历史真实性.文章认为<伍子胥变文>的内容许多与历史事实相违或为史实所无,至多算是七虚三实.作者突破了忠君观念和家族血缘观念的藩篱,以正义和道德作为评价人物的唯一标准,美善击败丑恶、弱小战胜强暴是作家构思文学情节的尺度,作者的价值取向非常明确.  相似文献   
44.
以《荷塘月色》的英译文对原文中单个词语的翻译为例,阐释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宪益夫妇的翻译美学思想:要以忠实的翻译“信”于原文的意思、原文的历史文化;翻译作品可以多一点异国情调,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精通原文的精神内涵,精通原语和译语的历史文化才能译出千古传诵的译文。  相似文献   
45.
辜胜阻在《教育研究》2004年第10期上撰文指出,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正经历两项重大体制转变:一是管理体制转变,由乡镇管理转向“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二是投入体制转变,在税费改革中,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中央与地方共同负责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46.
刘晓航 《中南论坛》2006,1(1):41-45
十九世纪有一条以汉口为起点的中俄茶叶商道,中俄茶叶之路的繁荣曾推动了我国内地的种茶业、运输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北方草原和俄国西伯利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它已在20世纪初淡出历史舞台,但它是中国中原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交汇点。1999年俄罗斯已开辟了中俄茶叶之路旅游线。由于对这条国际商道经济与历史文化意义的认识,这条旅行线尚未延伸到我国。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相关地区应该统一认识,整合资源,回归历史,打违中俄茶叶之路旅游线,推动21世纪中俄文化交流和中俄人民世代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47.
孙东海 《决策》2005,(5):1-1
4月底,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刚刚结束;7月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又将来临。两起在亚非乃至国际关系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在相隔不到一百天之内先后迎来庆典,从时间上看,这是一种巧合,但事件本身所折射出的和平精神却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8.
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美国对外援助 ,学者在论述时 ,往往侧重于得出结论性的评价 ,如把美国的对外援助与人权外交结合起来 ,认为美国对外援助尤其是经济援助是推行人权外交的工具 ,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美国提出对外经济援助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的经济、政治利益 ,它与人权外交的关系不大。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提出 ,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突破 ,自此美国人的视野更加开阔 ,对外援助政策是实现美国世界霸权的工具 ,无论何时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都是为了维护美国国内经济的持续繁荣 ,国内政策的制定一直是美国政府的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49.
一、字典对释义的要求 释字是字典的“灵魂”。字典的规模和对象决定释义的具体要求。如《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供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使用的大型语文字典,它在释义方面的总要求是:尽可能全面地、客观地描绘字义的历史发展情况,为读者提供确凿可信的解释。要做到这一点,就须从清理旧义项、挖掘旧义项、建立现代义项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0.
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开发、建设和保卫新疆的巨大作用的历史回顾 ,阐述了兵团作为新疆经济建设、守卫边防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保证新疆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的历史地位及其历史必然性 ;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揭示了屯垦戍边事业在开发建设边疆、稳定边疆、巩固国防中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和西部大开发中 ,兵团具有更加突出的地位 ,更应加快建设和发展 ,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党和人民再作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