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23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574篇
社会学   61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林中之死>主人翁的悲惨人生分析由于缺乏爱而造成的家庭及社会的悲剧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女性与男性中心意识的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而说明,爱是这本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符号学将语言符号的意义划分为语用意义、指称意义、言内意义。翻译过程中对这三种意义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准确科学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选取陆谷孙、黄梅和刘须明三位译者的《飞蛾之死》译本片段,讨论符号学三种意义在实际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14.
胡适是现代首先提出“传纪文学”概念、积极从事相关研究的现代传记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也是最早从事现代传记文学写作,躬身践行其理论主张,自成一家的创作者;更是终生不懈、卓有成效的现代传记文学倡导者,在现代传记文学开创、发展上,有着独到的贡献。胡适以西方传记文学为参照,批评中国传统传记;以史鉴和教化的经世致用目的,倡导以“纪实传真”为核心的现代传记文学。作为开创者,胡适的传记文学主张与实践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偏颇疏漏,如源于史传传统、功利目的、学术思想的重史轻文的偏向;对中国传统传记文学评价上的武断片面。因此时下不少论者认为胡适的传记文学主张片面肤浅,许多已为后人超越。然而在胡适所处的时代,这一切都富有创造和挑战性。对一个开风气的人,不能苛求。何况胡适对中外传记文学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比较研究,创作上有自己独到的风格特色。时至今日,他的理论主张与传记作品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历史地陈述和解释胡适的现代传记文学主张与实践,是当下传记文学研究与创作必不可少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张文渊 《社科纵横》2012,(11):97-99
在先秦哲学中,庄子的生死观最完整,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其生死观主要包括:生则重生,死则乐死,最终超越生死,达到生死的同一。探究庄子的生死观对现代人建立科学的生死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老人之死     
《阅读与作文》2013,(Z1):83-85
在一栋松林环绕的别墅里,一位孤独的老人死在了他的书桌前。书桌上是一封简短的遗书,在老人手边有一个空的毒药瓶,看起来老人是服毒自杀的。报案的是送报纸的年轻人。他今天早上送报纸的时候,发现昨天的报纸还在门外,敲门也没有回应,担心老人出意外,便  相似文献   
17.
李觏根据《周礼》的理财思想和经济制度,结合北宋中期社会现实,在农业、财政、商业等方面分别提出平土均田、去冗抑末、理财富国、薄赋轻役、反对工商过多等经济思想主张。他的经济思想具有深刻的蕴义与进步作用,以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北方 《伴侣(A版)》2015,(5):22-24
一个轮椅、三口之家,两千多个日夜,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8个月重症监护,32张病危通知,两年康复治疗.西安“轮椅女孩”刘燚与父母在90天内,游历了28个国家、60余座城市、行程35000公里,并出版了游记《一切都没那么糟》,获得“重生”.  相似文献   
19.
20.
唐代官员不愿外任刺史,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学术界通常的观点认为,唐代官场存在着较为浓厚的重京官轻外职的风气,是造成官员不愿担任刺史等地方官的主要原因.这种观点并无不妥,但不全面.笔者认为,官员是否愿意外任刺史,与将要赴任之地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之优劣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