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金圣叹在其古曲文学名著评改中,敢于突破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大胆揭露昏君酷吏的丑行,并深恶道学;敢于突破传统的审美观念,给小说戏曲以文学正宗的地位,对小说戏曲根梢必备、首尾俱全的情节,结局的大团圆模式予以背叛,并提出一整套小说或戏曲创作理论。金圣叹反传统思想、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既是他人生内驱力的表现,同时又是明末清初思想文化领域要求人性自由、个性解放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132.
金圣叹才华横溢,极具个性魅力,因文学批评和"哭庙案"而名扬天下.早期的扶乩降神活动对其一生影响巨大:不仅为其社会评价带来了沉重的负面影响,而且给其随后从事文学批评烙下了鲜明的个人印记,主要体现为选题上的"昭雪"辱者、心态上的标新立异、方法上的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133.
过去人们往往把金圣叹的游戏科场解释为对政权的一定程度的疏离,其实,金氏十分渴望建功垂名,只不过他追求的是科举常途之外的入仕道路,希望得到朝廷的破格赏用。  相似文献   
134.
金本<水浒>乃有清300多年来国人、东亚文化圈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人民最喜爱的<水浒>版本;其思想魅力来自评改者对农民起义一以贯之的由衷礼赞;但金批启动于明代特务统治最恐怖和<水浒>首次被官方定为"反动"之作的时期,因此乔装打扮也就势所必然;对金本"腰斩"的误解导源于胡适,成就于鲁迅,并延续至今,作为五四先哲的智者之愚,有必要加以彻底抛弃.  相似文献   
135.
金圣叹"腰斩"<水浒>一说,经鲁迅等学者的考证已为学界认同.然而,周岭于1998年在<文学评论>上发表长文对此定论提出了"质疑".该文经多家文摘报刊转载之后,在学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对某一问题哪怕是已形成了定论的问题提出"质疑",本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学术自由.问题是,周岭一文不仅考据欠妥,而且多有抄袭他人之嫌,却居然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学风问题.本文对周岭一文的误谬之处进行了逐条批驳,对此文涉及的学风问题进行了严正批评,希望能够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36.
清代,诗话、词话、小说和戏曲评点、曲论及其他有关文艺问题的论说遍地丛生,"诗文评"的各种著作大面积出现,是中国古代文论"集大成"的时代。在诗论方面,许多学者的思想、著作都带有所谓"总结性"、"集大成"、"系统化"的成分,而叶燮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可谓清代诗论家第一人,其《原诗》内外篇四卷数万言,是中国"诗文评"史上少数几部最富体系性和系统性、理性思维缜密、哲理味道甚浓的"集大成"理论著作之一。小说评点的代表人物首推金圣叹,他的成就,一是表现在特别区分了叙事文学之"纪实"与"虚构"的特点;二是对叙事文学写人状物、性格刻画作了精彩论述,总结了前人又超越了前人。而曲论则非李渔莫属,其《闲情偶寄》中《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之一部分,堪称中国古代最出色、最具系统性、吸收并总结了前人的有关理论思想的一部"集大成"曲论著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7.
黄川 《老人世界》2011,(9):43-43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在浩翰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中秋”两字的对联,在中秋节品赏“中秋”联,别有一番情趣。相传,明末小说批点家金圣叹一日到金山寺闲游,寺内长老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向金圣叹讨教下联,金苦思不得下联。直至几年后的一个中秋节,金圣叹赏月色品月饼时,灵感顿发,续了长老的对题,下联云“中秋八月中”。上下对仗严丝合缝,自然巧妙,堪称妙对。  相似文献   
138.
陆林 《文史哲》2013,(1):109-124,167
1930年代前期,因着个人好恶的制约和政治、文学论战的需要,鲁迅、周作人先后发表多篇谈论金圣叹的文章。作家与学者的身份缠夹,对待基本史料的实用态度,造成了各取所需的文献取舍和有意无意的细节改篡。鲁迅以杂文笔法来解构周作人的文学史建构,周作人则试图用文学思路消解鲁迅提出的现实问题。相异的人生取向、文化趣尚和文学提倡,左右了两人对金圣叹的臧否毁誉;史料征引上的缺陷,限制了各自论说的学术史价值。以史实为准绳衡估周氏兄弟评价金圣叹的是是非非,为研究明末清初文学与现代文学之关系提供了一个特殊视角。  相似文献   
139.
周亮工参与刊刻金圣叹批评《水浒》、古文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亮工是清初江南文学界和出版界的重要人物 ,在今人的金圣叹“腰斩”《水浒》研究中 ,都要涉及周亮工的论说 ,然而对于两人之间的关系却均语焉不详。其实周亮工对金圣叹的文学批评在总体上评价颇高 ,对圣叹的不幸遭遇有明显同情 ;更有甚者 ,在金氏的生前死后 ,周亮工分别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和《天下才子必读书》的刊刻  相似文献   
140.
黄仁生 《船山学刊》1994,(1):217-223
治文学史者,最忌就文学而论文学,这一点早巳成为当代学者的共识。但以往的文字史研究,大多是以社会学的视角来观照文学史的发展。因而对于文学现象的把握与阐释,难免会长期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次上回旋。近几年来,为了突破这种旧的格局,不断深化文学史的研究,学术界在接受恩格斯的“美学的,历史的”视角与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考察,通过综合研究来开拓文学史研究新格局的要求。随着观念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