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7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金圣叹在批点《西厢记》时所引述的评论话语非常丰富,韵文方面择要而言有《诗经》、唐诗、民歌时调等,分别反映了其对《西厢记》的思想、语言、文学价值等的意义揭示。以上评点话语的选择与运用,虽与金圣叹的个性、学养有关,但更是晚明文学生态的某种映射:妙解儒家经典以反对理学束缚、唐诗以诗集以外的形式传播、以民歌小曲为绝假存真的利器等文化现象,在晚明社会中皆不罕见。从《金批西厢》评点话语中,可以寻绎出联系的文学生态系统对作家及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李镇风 《阴山学刊》2004,17(3):28-32
金圣叹和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存在着诸多差异,反映在戏剧结构理论的探索上,他们的这种差异集中地体现在对于戏剧结构中不同艺术要素的侧重:金圣叹重视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感情的展现,并主张以塑造人物为核心来组织戏剧的结构;而李渔则更加推重故事情节的新奇,他将情节视为组织戏剧结构的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43.
陈洪对于世代累积型小说与宗教的关系研究,从版本、人物形象、宗教象征的演化之中发掘特定的宗教历史文化语境,显示了宗教内容对于考察古代小说的成书过程以及版本之间关系的特殊价值。近30年间,陈洪对一部代表性作品(《西游记》)、一位代表性文论家(金圣叹)进行了集中的研究,逐步廓清"文学创作的宗教性",建立了具有中国文论话语特色的宗教民族诗学。  相似文献   
44.
中国传统的史书写作以及明代的野史观对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在评点中除了不自觉地将《水浒传》作为史书来看待,还引入史学笔法,由此产生的对《水浒传》以及宋江诸人形象的新价值取向,无疑使中国传统小说人物批评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其在评点修改《水浒传》时是在多数虚构的情况下,试图用史笔来对虚构小说进行修改,但又不过分囿于史书的框架,这无疑是中国小说创作与评点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45.
清初南京周氏醉阱堂与李渔芥子园合作并先后刊刻通俗小说“四大奇书”评点本,首次以出版物形式将明末散在性提出的“四大奇书”以系列丛书付诸刊刻,真正推动“四大奇书”小说文本的定型和各自所代表的小说流派形成,最终促进中国古典通俗小说评点“金圣叹一派”的形成。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四大奇书”系列评点和刊刻是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发愤立言”的工具,其评点已超出以往文学评点与阅读的范畴,而具有政治与社会批判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6.
金圣叹的人物性格论是一种至情至性之论.这种至情至性的核心即是真.这种"真"从创作主体来讲,是指性情真挚与表达自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则是指读者在鉴赏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探求作者为文之真实用心,使整个心灵、全部情感沉浸到艺术境界中,达到出神入化的进步,以领悟作品的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47.
优秀的小说、戏剧文学等叙事性文学作品总是着力于创造典型人物。例如《水浒传》所以几百年来流传不衰 ,为人们称道 ,就在于它比较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既然典型是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志 ,那么究竟怎样去认识文学典型呢 ?金圣叹是清代一位大批评家 ,以其对《水浒传》的评点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小说理论体系 ,特别是其中的小说人物塑造理论。在他之前 ,叶昼、李贽等人虽都有论述 ,但不及金圣叹。本文从金圣叹对艺术典型的主要问题的论述 ,来探讨他的人物典型塑造理论  相似文献   
48.
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得,号竹坡,以号行世. 张竹坡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三月完成对《金瓶梅》的评点.张竹坡上承金圣叹,下启脂砚斋,通过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的评点,在很多方面将中国小说理论推进了一步,从而使自己名垂青史,立言不朽.  相似文献   
49.
金圣叹强调读者主体性的发挥对阐释文本意义有着的巨大作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进行深层的心理体验和理性判断,充分发挥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才能真正理解和阐释文本。金圣叹的这种观点,在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作为批评家的金圣叹,由于处在明末清初历史的转变之中,深受时代思潮的影响,其文艺审美观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即由宏观转向深微,由社会伦理转向个人心理,由阳刚之气转为阴柔之美。从金批《水浒》与金批《西厢记》的比较中,可以找到这种变化的线索。显示了这一时期由浪漫主义到感伤主义文艺思潮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