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9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3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12篇 |
人才学 | 12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28篇 |
理论方法论 | 43篇 |
综合类 | 422篇 |
社会学 | 66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6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6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
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基本方法,以《金枝》中关于"神王"和"替代者"死亡的理论为依据,解读"汤祷于桑林"和炎帝女儿死亡等神话,可以发现,这类故事实际上表达的是古代帝王和巫师通过死亡-复活并演变为"神"的特定仪式。《列仙传》中,这种死亡-复活仪式也构成了黄帝、彭祖以及各类早期方仙道士成仙故事的原型;早期仙传中的成仙故事其实是古代"神王""巫君"以及"替代者"通过死亡演变为"神"的原型在"特定时期"的一种演变。这个"特定时期",即巫术逐渐走向衰落、宗教作为一种新的信仰形式逐渐走向历史舞台的新时代,亦构成了神仙传记中各类"神仙"从古代神话中的"神"的原型中脱颖而出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02.
韩焕忠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61-63,68
儒、道、佛"三教合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思想内涵。三家各自消化、吸收其他两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其他两家的某些要素或特征;三家经过长期的磨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三家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存和现实的精神力量,共同融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获得了实现自身形态现代化的大好机遇,这将提升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并最终有利于我们国家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3.
张红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6):77-80
李毅之先生作为湖南农学院首任院长,其办学思想对湖南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倡教学做合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他重视制度创新,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机制;始终站在党的原则立场上爱护知识分子,不遗余力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倡导科教兴农,鼓励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开展科研及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04.
王夫之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集大成式的美学家 ,他的情景合一论是其情理美学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富于思辨特色及和谐美感 ,是对中国古典情景关系认识的理论总结。一、情景说的认识基础和情、景 概念内涵王夫之的情景合一论涵盖两个论题和两种类型。两个论题就是从创作发生机制来说是心物交感论 ,从审美表现机制来说是表情方法论。两种类型是指景中情和情中景表现形态 ,并由此而深入到艺术意境论。王夫之的情景合一论是建立在其心物学说基础上的。如果说他的情理合一论是从心理—伦理关系出发 ,那么其情景合一论则是从心—物(情—境 … 相似文献
105.
"浙商"的人文特性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典型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商"作为当代中国最大的商人群体,创造了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这是因为其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结构的人文特性.同时,浙商存在和发展的局限也在于其人文特性.关于"浙商"人文特性的理论观点和实际感知,可以概括为"天人分离"与"天人合一"并存和结合的"浙商"基本人文特性,"自主性"与"相关性"统一的"浙商"主体人文特性,"个众"与"和合"统一的"浙商"总体人文特性.具有这三个层次的内容和结构的"浙商"人文特性,对于反映和推进中国现代化具有典型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6.
韩非以“道理论”为哲学基础,以人性为现实依托建构其法治学说.他将“道”转成“理”,进而转变成现实中的“法”.循着即心言性的理路,以“计算之心”为依据塑造了一种“众人”的现实人性,预设了人与法的分裂形态;又以“虚静心”为依据,建构了一种符合“道理”的人性,并藉由“圣人”与“众人”的对立、不对等关系,使得法对众人的强制转变成众人所不知的“自身”的“道理”,从而构筑起“人法合一”的法治范型. 相似文献
107.
新中国政制体系构成的制度基础主要来源于三大基本要素,即历史传统与制度遗产,马克思主义的政体理论及其在中国早期的制度实践,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制度经验。其中,苏联是自近代以来影响中国政制建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之一,因而可以认为新中国的基本政制架构是中国传统因素与苏联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8.
<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碑文的面世,为我们了解李道子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信息.与相关史料比对研究,可以确定碑文的大部分信息比较可信.这些信息对于研究太极拳的起源、三教合一论以及古老的养生文化是弥足珍贵的.但是碑文中述及李道子为无极养生功的创始人则难以成立.有些论者认为李道子是太极拳的鼻祖,则是更加不可能的.不过,太极拳与无极拳以及千载寺的养生文化却一定存在着源远流长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09.
中国民问宗教既包括秘密民间宗教,也包括一般民间宗教,后者所占比例最大.中国民间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非正统性、三教合一、世俗性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中国民间宗教的劝善、因果报应、脱凡入圣等母题;同时,它在说唱叙述方式、对神话的颠覆、对民间艺术的诠释性意义等方面,有着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0.
陆九渊面临的时代课题是构建一个可以与佛道相抗衡的理论体系。在佛道盛行而儒学式微的背景下,陆九渊不可避免地要与禅师道士交往。陆九渊与佛道交往为其思想的形成储藏了丰富的营养,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资料。陆九渊对佛道的利用与吸收是全面性的,涉及到本体论、心性论及修养方法等方面。陆九渊站在维护三教所均有者与承续孟子道统的立场上,主张三教会通,吸收佛道的思想,以道外无事的本体论、心即理的心性观及发明本心的修养方法为纲要建立了融通儒释道三教的心学体系,成为儒家主张三教可以合一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