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6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8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如今探地雷达在混凝土空洞检测中广泛应用。但在检测时,往往受到钢筋网的影响,致使空洞难以辨别。为此对多种情形下的混凝土空洞进行检测试验,详细介绍了模型制作、参数设置、测线布置、数据处理。试验表明,探地雷达可以清晰地对混凝土空洞进行辨别。  相似文献   
102.
王洪龙  李佶 《城市》2015,(6):76-79
近几年来,频繁发生的强烈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倒塌。现行规范中对于结构倒塌方面的规定还并不完善,因此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分析的分析研究具有相当大的必要性。本文讲述结构分析模型、单元分析模型及结构倒塌判定准则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倒塌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3.
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成为其质量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在道路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鉴于此,对如何控制混凝土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究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4.
对采用不同材料修复的轴心受压钢筋砼柱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进行了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研究了修复材料与柱本体砼的弹性模量比n,强度比α,修复时柱的卸载程度,修复区域相对深度等因素对修复后钢筋砼柱力学性能的影响,认为修复材料与柱本体砼的弹性模量比n是导致钢筋砼柱力学性能不相容的最主要因素,它与强度比α共同决定修复柱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05.
在设计中任何地方都离不开概念设计,高层建筑结构中尤为突出,遵循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概念设计方法,用概念设计指导结构设计,能够推动结构技术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6.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层面板裂缝在建筑施工中是我们最常见的问题,此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结合我多年施工经验,浅谈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混凝土楼板出现的裂缝原因,及对其防治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7.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等微电子设备大量进人各类建筑物,由于其灵敏度高、耐压低,很容易受雷电电磁脉冲干扰。如果防雷系统有缺陷,接闪装置接闪后,建筑物内的微电子设备必然会受到影响,轻者可导致有关设备的误动作,重者会造成硬件的永久性损坏,以致通讯中断等严重后果。现  相似文献   
108.
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在各种施工环境、作业条件下常见的裂缝分析及实践中裂缝的预防、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9.
在相关理论基础上,结合现行《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提出碳纤维布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梁设计计算方法,实现了基于Visual-basic的可视化程序设计,适用于T形截面及可转换为T形截面的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所提出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可视化设计程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0.
梁良  周善国 《职业》2008,(36):31-31
通过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实例研究与分析,不难发现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征与类型表现出了许多共性。它们集中反映了当前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征、手法和思路,即保留旧工业建筑外观形体,只做必要的修缮,让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或为了满足现代功能需要而进行少量的改建。事实上,现代建筑设计的种种技术工艺大都被应用到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当中,优秀的设计则表现出各种风格手法的综合运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旧建筑形象或新建筑语言并不是改造的目的,新旧建筑环境共同围合形成的再生空间才是建筑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