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1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74篇 |
人才学 | 2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42篇 |
理论方法论 | 37篇 |
综合类 | 368篇 |
社会学 | 93篇 |
统计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青海社会科学》2017,(6)
作为藏区的东北边缘,河湟地区自古便为中华民族多元族群交往互动的交通要道。河湟地区同时也是藏区入口和丝路走廊的复线,多种文化圈的相互作用使得不同族群在适应走廊地带多元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发生了多种文化的交融。历史记忆了文化交融的族群演绎,"假西番"族群文化交融的历史脉络,以四大文化类型中的"假西番"三种解释与写法,指涉藏区边缘族群交融的历史谱系和文化因子,其历史规律与地缘特征管窥了复合民族结构形成与作用的历史轨迹。就"多元"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丰富多样的主体来源和层次包容;就"一体"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连接多元族群不可分裂的持续性。在现实性上,"假西番"族群的文化交融,不仅以族体来源的"多元"形塑了中华民族整体的部分,而且以民族交往的共居凸显了中华民族"一体"的构成,最终指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景交融与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22.
民族区域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梦认同是民族成员基于区域文化的价值认知与价值研判对中国梦价值内涵的承认、认可与赞同,由此产生归属意识进而获得中国梦认同的理性自觉。中国梦价值内涵的民族归旨对民族区域中国梦认同语境的投射,凸显河湟地区逻辑多元的价值语境、次生多元一体的文化构成与"和而不同"的多维特质,从价值基础、价值目标、价值路径的内外相接中共同建构了民族地区中国梦认同的价值共识、利益相通与价值凝聚。 相似文献
23.
24.
明代宝应地区水利状况复杂,水涝灾害频繁.不仅威胁到河运、漕运,而且对宝应地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变水害为水利,明代国家和地方重视宝应水利事业建设。一方面,完善水官设置、筹措水利资金;另一方面.修筑堤岸闸坝,开筑斯河,治理宝应越河。明代宝应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对于改善当地区水利状况以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5.
金勇强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4,(6)
“河湟”这一地理概念,大致经历了汉代构建时期、唐代扩展时期和宋代以后复原时期三个阶段。汉代,随着中原王朝疆土西拓,“河湟”表述得以构建,但早期“河湟”内涵并不清晰;唐代,由于“河湟”地区本身战略地位的变化,“河湟”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其内涵更加的抽象化,指代的地域范围也更加的泛化和模糊;宋代以后,随着“河湟”边防地位的下降,其内涵也趋于向本体回归,最终成为今青海、甘肃两省黄河与湟水交汇区域的普遍代称。 相似文献
26.
林文钦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4):56-56
何谓经典?或许有人会说:经典是过去传承下来最有价值的东西。而我则认为,经典是一种素质, 一种气度,一种魅力,与所处时代并无必然联系。生活中并不缺少经典,而是缺少关注与发现。曾几何时,“与文学大师对话”、“培养高尚的审美趣味”一类的话语成为教师们引导学生阅读的劝 相似文献
27.
28.
也谈Gu厮Luo的族源、身世及其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侃本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1):22-25
文章运用汉藏文史料,对11世纪河湟地区藏族部落首领唃厮啰的族源、身世、名称等进行了考证,并就青唐城的含义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9.
滕海键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富河文化是在西拉木沦河以北发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富河文化的经济形态同样为复合式的。渔猎是富河文化时期的先民们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方式,采集和原始农业是富河文化的补充性经济部门。富河文化的先民们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阶段。其陶器发展水平较低,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状况。 相似文献
30.
万国英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4):103-105
长期以来,皮影艺术作为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剧巧妙结合的独特艺术,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大通皮影艺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