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本文依《解深密经.分别瑜伽品》中的止观要义而作诠释分析。毘钵舍那与奢摩他有共通性与差异性。共通性在于,两者都能因专注于所缘境而得三昧,证身心轻安;差异性则在于对此所缘境的有分别作意与无分别作意。禅者不但要修止,也要修观。修止可以得定,也可以打下修观的基础。慧证来自修观,必须修观方能得慧。但倘若没有修止工夫,那么观力是十分微弱的,无法达到对法(实相)的胜解(印证)。反之,倘若行者不先行于十二分教闻思熏修,系念法义,而只是一味锁定所缘境而修止,那么即使止成就而映现定中影像,依然无法印证实相。初期瑜伽行派的禅观学理,还是十足的定慧综合修行观,从头到尾紧扣佛陀的十二分教,作为修习止观的基础。若配合《瑜伽师地论》声闻地以观,这可区分出四种所缘境事:以契经的蕴、处、缘起等相应教,作为善巧所缘的范畴;当然还可依于对治麤重烦恼的需要而修净行所缘;修止不脱此诸范畴,是为事边际所缘境事,修观亦然;因圆而果满,止观成就的境地,就是所作成办所缘境事。这正是不共世间的出世道净惑所缘境事。这完全符应《杂阿含经》中定慧综合的禅观教学,也是七觉分的完满开展。  相似文献   
42.
驩兜与崇山     
<正>出张家界市,西南行10余公里,一座绝壁陡峭、气势磅礴、山体奇异的大山拔地而起,这就是崇山。崇山主峰高1164.7米,方园18.9平方公里内,八峰矗立,风景绝佳,有龟蛇捧足、石梯仙径、瀑布双悬、洞口流春、挂鼓鸣岩、石门锁翠、云中插锡、佳门古坼"崇山八景"之说。清代诗人罗振鹏赋崇山诗曰:"崇山万古矗层云,虞代有臣周有君。铁耳铜铉凶族鼎,金凫玉碗弱王  相似文献   
43.
对往昔历史的回忆和对可能冲突的畏惧造就了梭嘎人对自我的保护,除了将住地修建于人迹罕至的高山密林,他们还顽强地守候着文化的传承与族群的认同。这苗人先民的一支,终于在地理环境的重重阻隔和适应中,完成了对整体特色文化的延续和重塑,从而与其他苗人区别开来。直到有一天,他们被再次重新发现,他们的前世今生亦成为人们探究的奥秘。  相似文献   
44.
谷峤 《民族学刊》2021,12(8):111-119, 132
毡帐是游牧民族常用的一种便于迁徙的居室,辽代皇帝四时捺钵、契丹平民游牧迁徙,多以毡帐为其居所。结合考古和文献材料,可因契丹毡帐的形制将其分为叠顶式、馒头式和穹顶直壁式三类;契丹毡帐的结构已颇为成熟,其框架由天窗、顶杆、围壁等构成,框架外部覆以布或毛毡;从布局上看,捺钵中的毡帐可分为环状布局和一列式布局两种形式,而普通牧民的毡帐布局则比较简易,更讲求分散性和实用性;辽国建立以后,尽管汉文化的传入对契丹人的居住形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毡帐一直是契丹人的主要居住形式,终辽一代,鲜有变化。  相似文献   
45.
氐族是古代羌族、三苗和东夷族融合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氐族来源问题一向为学术界所关注,或认为来自羌族[1],或认为来自三苗[2],或认为来自南诏[3],甚至认为来自河北[4],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根据学术界关于东夷族、三苗西迁的有关论证,特别是考古学关于作为氐羌文化代表的寺洼文化具有江汉流域考古文化的某些特征———比如寺洼文化中的陶鼎,其特征是器形较小、敛口、浅腹、三实足、素面,这些特点与长江中下游湖北境内原始文化陶鼎的特征一致———结合作为氐族故乡的甘肃陇南地区所具有的特殊地理位置,推断出氐族的来源是羌族、三苗和东夷族。  相似文献   
46.
近几年我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了当前的热门话题,"四印"苗作为苗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贵州的清镇、六枝、修文等地区。本文在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贵州省六枝特区桥梁村为个案,当地称"豇豆四印"苗,据调查研究表明还是归属"四印"苗,笔者通过对当地服饰工艺及文化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探究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7.
国外自19世纪中叶就显现出搜求、比较、研究我国西南地区“苗人”分类体系的热潮。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现阶段我国学术界对彼时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还存在关注的盲点,资料收集尚有不少遗漏。作为新发现的文献,成书于150年前的萨默斯的著述应当被视为《百苗图》《黔说苗图》系列典籍在海外早期传播和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该系列典籍研究中对海外文献的最新补充,不仅填补了早前研究中遗留的一些空白,还为深入研究清代《百苗图》《黔说苗图》增加了一些新的历史参考资料。同时,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该系列典籍及其海外传播状况,不仅能为当代有关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研究增添一些新的史料,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西南少数民族历史及其人群分类具有扩展和补充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黔苗图说》是反映被泛称为“苗”的贵州少数民族在清代时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的画册,有多种异本,是珍贵的资料。但对之研究较少。本文对该图册及异本的名称、作者、收藏、时间、类型、价值、画幅的名称顺序、图说诗的异同、画幅和字句的错漏、与其他文献的联系进行比较和论述,增进了对该图册及异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49.
我们都知道大规模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强。如抵抗严寒、干旱、风沙、水涝、盐碱的能力。同时因为我们生活的绿化环境复杂,人对树木花草的影响和干扰破坏很大,以及土壤、空气、水源的严重污染,建筑密集拥挤都极大的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因而选用大苗有利于抵抗这些不良影响。本文将浅要谈谈园林树木大苗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50.
《民族论坛》2013,(11):14-14
第一代苗鼓王——龙英棠 龙英棠,又名龙桂香、龙成英,民间俗称龙大姐,知其真名者甚少。她是湘西吉首矮寨坪年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婆婆,却又是众人公认的名头响亮的新中国第一代苗族女鼓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