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148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219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521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芹  唐元松  钟耀广 《民族学刊》2022,13(7):16-23, 139
在简要阐述新时代公共传播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公共传播所面临的若干现实问题,进而从目标导向机制、传播策略与路径、传受者间互动性评估机制、效果与价值评价反馈机制等四 个方面研究了公共传播机制构建。其中,公共传播策略与路径包括传播定位重构、传播多元主体及传播渠道的优化整合、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传播的思维、手段与话语应势而变、传播技术路径、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42.
在数字信息时代,引导和发挥算法权力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积极功能,防范和消解其消极作用,是网络空间治理落实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实践中,算法权力主要通过基础的数据生成、主体的资本主导、手段的技术运作、对象的人为推动等作用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有效防范企业行为负外部性的影响及偏见或歧视的发生,更好地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需要在准确把握和严格遵循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的基础上,从算法资本、算法技术和算法对象等方面加强对算法权力的规制,以有效应对网络空间中的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43.
礼和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国家治理的手段和工具,在国家治理过程中,都发挥了各自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礼和刑同步源起于夏,自夏朝开始经殷直至西周,既有了礼,也有了刑,到西周时期达到顶峰。礼是指导人们该怎样行为的规范,是禁恶于未然的预防,其功能在于引导说服;刑是对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刑罚处罚的规范,是惩恶于已然的制裁手段,其功能重在制裁和禁止。礼是引导性指导性规范,刑是禁止性处罚性规范。礼和刑有不同归宿。春秋战国时期法取代了刑,礼一方面成为生活礼仪;另一方面上,成为舆论导向和社会教化的德,这就是礼和刑的归宿。礼和刑对现代的道德和法治建设具有启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4.
环境犯罪罚金刑制度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犯罪是一种新型犯罪,其在产生原因、危害性、犯罪构成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犯罪,对这种犯罪进行处罚的最现实、最有效的措施应当是罚金刑.我国环境犯罪罚金刑制度在运行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应当设立环境犯罪倍比罚金制度、环境犯罪罚金刑易科制度、环境犯罪罚金刑执行移送制度等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5.
管制刑在适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以至于管制刑的适用率极低。其中观念的问题是管制刑不能有效适用的根本性问题,因此,要提高国民的人权意识,为管制刑的适用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6.
李玉君  何博 《东岳论丛》2015,36(2):118-122
金朝是由肇兴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入主中原后,女真族积极学习汉文化。在法制文化方面,金朝由旧有的习惯法向中原法律文化过渡,承袭了中原王朝的"慎刑"思想。为体现其正统地位,金朝在法制上更加强调以礼入法、"罪疑惟轻",分别从皇帝本人、执法官员以及法律制度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彰显"慎刑治国"的思想。金朝在刑罚上对该原则的贯彻,正是对中原历代王朝法律文化中慎刑思想的继承,体现了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47.
从刑事政策的视角看,醉驾入刑是立法机关所作出的一项正确选择。作为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及应受刑罚处罚性的行为,醉驾具有入刑的必要性。此外,面对日益严重的醉驾现状,原有的处罚已不足以抑止此类违法行为以充分保护公共交通安全,故将其入刑亦符合刑法谦抑原则的要求。然而,具有入刑的正当性,并不代表立法规定本身及实施过程中的完美性,入刑后存在的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8.
对于犯人的刑法主要有死刑、自由刑和管制三种,我国法律对于死刑的具体实行方法的确定尚无具体的界定范围;对于自由行和管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的认识和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规范和完善主刑的具体界定,以及更好地完成对于主刑的执行效果。  相似文献   
49.
《东岳论丛》2016,(12):69-75
在莫言的鲁迅阅读史和文学阅读史中,对于《铸剑》的评价最高。鲁迅的“铸剑”描写对莫言的“打铁”情结影响深远,“铸剑”是叙事的缘起也是显示人物命运的有效载体,“打铁”是叙事的语境也是延伸人物命运的有效场景。尤其在《姑妈的宝刀》和《月光斩》中,不仅有外在形式的移植,更有内在思想的启示。鲁迅的“复仇精神”转换为莫言的“生命伦理”,生命主体从“生”的“对立”到“死”的“一体”,从“复仇”起始至仇恨消弥,实现了对“复仇精神”的阐释、解构和发展,而其中又深刻蕴含着对“自我”的“憎恶”。从鲁迅到莫言,不仅延伸出鲜明的主体意识,而且可以寻绎出现代文学精神在当代的传统性延续和创造性转换的线索。  相似文献   
50.
丁义娟 《兰州学刊》2012,(6):183-188
"刑徒"与"徒刑"含义理解的不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刑罚制度的两条发展线路——罪奴制与徒刑制。在两条发展线路主导地位的此消彼长中,秦汉时期作为重要的过渡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出土秦汉简考察传统被称为"劳役刑"的"城旦舂"等刑罚的性质,无刑期以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行为能力的限制使"身份刑"的概念更符合该类刑罚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