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7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77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74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936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27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群体传播具有独特优势。群体传播是群体交往的产物,随着民族交往向世界交往的扩展而具有跨文化特质,而互联网的出现意味着真正的群体传播时代的到来。群体传播实质上是价值观传播,或者说是以价值观为内核的文化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就是通过文化交往使中国价值得到世界上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甚至认同,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观基础。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价值跨文化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群体传播,即中国人民以整体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价值形象。在中国价值跨文化传播特别是在网络群体传播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群体整体素质、加强和改善群体传播、提升群体传播能力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22.
四字格结构是最具汉语和汉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四字格俯拾即是,按照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其英译应以语义相符,功能相似为客观依据,尽可能使译文贴切、自然、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2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开展民族工作、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维护我国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石。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活动置于高校空间结构中,并划分为凸显符号特征和象征意义的物质空间、强调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认知空间、基于共同生活和实践互动的情感空间,借以考察高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结构和生产关系。基于此,以政治象征符号作为强化高校物质空间的主要手段,以思政课程体系作为构建高校认知空间的重要载体,以师生交往实践作为构筑高校情感空间的根本途径,进而优化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结构,加强各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相似文献   
2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在法治视野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实质包括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与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这些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内在机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内涵在政治立场、实现路径、方法举措等方面高度一致。通过完善法治规范、推进法治实施、加强法治宣传等途径,为稳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5.
孝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文化共识,也是促进各民族文化不断融合的内在动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孝文化内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加强中华孝文化的认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现实中,中华孝文化在各民族实践中依然葆有儒家思想的底色,对厚植家国情怀、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传播语境的变迁,也带来了文化空间的延伸和社会互动的变革。其中,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思想、非理性网络民族主义及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煽动与破坏,会诱发中华民族共同体集体记忆的断裂、混乱和隐退,打破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联结的紧密性和稳定性。由此,借助互动仪式链理论确证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转向”具有现实意义。通过中华文化符号互动、中华民族共同体集体记忆建构和价值情境的展演,回应个体情感、刻写群体情感、强化共同体情感,实现民族情感从体验感知到认同领悟的演进,发挥“情感”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7.
《考古学通论》课程是高校面向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在对考古学基本理论方法和具体考古遗存概况的讲授过程中,可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把握考古学精神,理解文明的进程,加强对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本文以“元代也迷里古城遗址考古”一节内容为例,明确课程的专业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了解也迷里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的成果,掌握考古发掘的方法和原则,认识朝代更迭、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思政育人的目标是通过讲述元代重视城市建设,分析其对于农耕定居生活的认同和重视,促进了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城市布局体现了元朝统治者继承了唐宋以来中原典型建城理念,反映了蒙古族统治者对于中原文化、华夏文明的认同;窝阔台汗时期,重用耶律楚材,推行“以儒治国”思想和创办国子学,其对儒家思想的认同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民族基因与文化认同的表现;建立“汉军万户”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也迷里古城及周边元朝遗址中大量青花瓷片的出土,说明了元朝西域百姓对于青花瓷的喜爱,是中华民族具有的共同文化记忆与审美情趣的表现。由此将考古学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  相似文献   
28.
英汉翻译中使用四字格,是发挥译语优势的鲜明体现,然而四字格使用不当的情况屡见不鲜,表现为:偏离原文语义;偏离原文风格;偏离译语规范与表达习惯。文章以我国有关翻译出版物和翻译教材中所用四字格为例,揭示四字格运用的是非得失,指出四字格运用上的偏差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和隐蔽性,并提出了运用四字格应遵循的标准,旨在说明发挥译语优势和忠实于原文是可以求得契合的。  相似文献   
29.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党中央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新论断是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等政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根据党的二十大关于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关部署,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上要融入国家统一的现代经济体系,政治上要全面推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建设,文化上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社会建设上要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态上民族地区要全面融入生态文明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0.
铁杆读者的心理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时代,杂志面临读者分流与流失的考验,期刊编辑要有自觉的读者意识,重视并加强研究特定的受众群体心理,准确地找到读者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