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8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93篇
管理学   567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09篇
人才学   123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1448篇
理论方法论   265篇
综合类   5719篇
社会学   508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30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659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694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691篇
  2007年   526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364篇
  2004年   319篇
  2003年   251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简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术语的由来与运用术语教学已具备的客观条件,详尽论述了英语词汇的术语意义和基本意义之间的关系。指出在教学中运用认知心理学原理可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词汇,同时提出了运用术语教学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2.
信息查寻行为的认知心理学模式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凡迪  范立国 《理论界》2004,(3):174-175
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对信息的查寻与获得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素质,因此,对于受众的信息查寻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成为当前各相关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对受众信息查寻行为的研究在如图书馆学、情报学中早已开展,但将重点放在个人对信息查寻时的心理行为与确认决定行为因素的研究却最早始于1959年威斯特利(BruceWestley)和巴罗(LionelCBar-row)。快速发展的信息环境,受众信息查寻行为范式的研究问题受到了心理学、传播学、图书情报学等多学科的关注。在这其中基于认知心理学模式的构建,更为追寻受众信息查寻行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提供了独…  相似文献   
23.
随着网上越境数据流的增加 ,异域文化冲击越来越明显 ,伦理认知冲突在所难免。本文通过对网络伦理中两个最具影响力的黑客伦理和虚拟伦理的论述 ,说明网络伦理以其独特的形式发挥着作用 ,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 ,使长期上网的人们很难把握住自己在物理空间的社会道德。所以 ,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4.
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UG讨论语言的核心内容,而二语习得的内容大多是边缘内容。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在习得条件、心理机制和习得对象与表征等方面具有认知差异,因此普遍语法在解释二语习得时具有不充分性。  相似文献   
25.
语言顺应过程意识突显是语言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元语用意识,它取决于意义产生过程中交际者的认知心理状态以及在语言选择过程中作出语言顺应程度.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语言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所涉及的认知与社会因素的内涵特性,来诠释它在语用翻译、语码转换、言语交际中的突显程度.这对于我们使用语言和交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6.
电视在传播媒介多元化时代仍是儿童群体接受广告信息的最主要载体。该文以宁波市某小学8岁、12岁儿童为样本,从认知方武、受影响来裸、家长和教师的广告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电视广告对儿童认知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对广告目的的认知随着年龄增长而清晰,但怀疑程度不断增加,家长是儿童的主要认知影响者。并据此为儿童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传播环境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7.
图形——背景论是认知语言学突显观中的基本理论,其分离原则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说明人们对对象与背景的不同认识,从而产生不同的视觉与听觉效果。本文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对广告语从认知角度加以分析,探讨广告语如何在此理论中使其价值得到最大的彰显。  相似文献   
28.
刘涛 《延边大学学报》2008,41(4):130-133
语言中的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识世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转喻、隐喻来认知更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俄汉语中的“рука——手”同属基本范畴词,具有很强的转喻:隐喻能力。通过手部动作认知、情绪认知、场景认知、权势认知、身体结构认知等方面研究俄汉语认知域中转喻与隐喻的交互作用在词汇层面的连续体关系,将有助于从实证的角度对比分析俄汉语转喻和隐喻思维模式的异同,探求造成两个民族认知差异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9.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如果从语用规约、隐喻思维和认知语境几个方面来看,其实质就是人们利用纯语言符号和认知机制合力的心理认知过程;委婉表达现象与语用规约、隐喻、认知语境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0.
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分析动词名物化的意象图式,澄清了不同类型名物化的所指,进一步阐释了造成动词名物化的有界性差异的内在动因。动词名物化是以动词的概念内容为基底,采取不同方式扫描和突显的结果。笔者讨论了两组对立的动词名物化形式:经历体动词和非经历体动词的名物化、整体突显与部分突显的动词名物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