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46篇 |
免费 | 320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94篇 |
劳动科学 | 60篇 |
民族学 | 330篇 |
人才学 | 145篇 |
人口学 | 180篇 |
丛书文集 | 2573篇 |
理论方法论 | 466篇 |
综合类 | 4593篇 |
社会学 | 654篇 |
统计学 | 92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43篇 |
2023年 | 285篇 |
2022年 | 255篇 |
2021年 | 278篇 |
2020年 | 258篇 |
2019年 | 241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191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362篇 |
2014年 | 851篇 |
2013年 | 656篇 |
2012年 | 824篇 |
2011年 | 786篇 |
2010年 | 880篇 |
2009年 | 828篇 |
2008年 | 864篇 |
2007年 | 716篇 |
2006年 | 600篇 |
2005年 | 541篇 |
2004年 | 428篇 |
2003年 | 362篇 |
2002年 | 249篇 |
2001年 | 254篇 |
2000年 | 157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笔者以新经济地理学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的存在和市场不完全竞争的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微观构成—影响载体—影响路径”的高速铁路对城市与区域发展影响路径分析框架;分析了高速铁路在时空收缩基础上,通过创造区域性经济走廊、促进沿线城市的人口集聚和产业升级、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良性互动等方式来影响区域发经济展,并对高速铁路未来发展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943.
6月14日至16日,南方地区将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大范围的暴雨过程,部分地区日降雨量可能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中国气象局也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四级应急响应。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此前就曾通报,今年入汛以来全国逾百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为近5年以来同期最多,长江、松花江、淮河、西江等今年汛期可能发生大洪水,连日来暴雨频频袭击相关区域就是新添的证据。 相似文献
944.
文章以深入了解长三角两省一市产业整体的生存发展情况及面临主要问题为目的,通过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技术合作状况进行研究,提出提高长三角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若干思路和建议,为提升长三角产业区域竞争能力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45.
近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经济发展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要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加快自主创新,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946.
从区域城市功能对接看新城发展——以北京新城建设实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新城建设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的区域城市的转型,是中国特大城市实现空间拓展的战略选择。北京新城发展在人口聚集和素质、产业选择与功能对接、土地开发与利用、区域统筹协调、公共服务发展等诸多方面面临挑战。新城建设应从区域经济社会联系的角度,研究促进中心城与新城、与外部区域的功能对接,实现区域功能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47.
重庆区域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征:区县差异悬殊、地带性差异显著、直辖以来,绝对差异扩大,但相对差异在波动中缩小。与此同时,重庆劳动力呈现大规模转移,一方面是三峡百万移民;另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输出.总计规模达千万。劳动力大规模的转移对重庆区域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第一,有利于减轻三峡库区生态承栽压力和居民就业压力,提高人均GDP水平;第二,有利于提高库区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缩小重庆区域经济差异;第三,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缩小地区间人力资本差异。 相似文献
948.
区域史是近年来在国内史学界颇为流行的一个史学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其理论问题如区域史的定义、研究方法、学科价值等,成为史学界热议的话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是史学界规范区域史研究的学理诉求。也将推动区域史研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鉴于此,本文在总结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区域史研究中区域的界定原则、区域史定义、学科价值及研究方法等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加强跨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化对区域史研究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实现区域史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是区域史研究者今后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49.
950.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越来越突出的转型困惑,无锡这座资源短缺、环境容量紧张的城市,将破解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锁定在“人才”上,用5年时间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员——“530”计划由此脱颖而出。在向未来的步步迈进中,以领军型海归为代表的领军型人才,无疑将塑就无锡城市科技创新创业的梦想。 相似文献